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收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伽利略和迪卡儿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
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指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所以说,★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注意: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或者说“物体受到了惯性”是错误的。
m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a、F、m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
M
A、m一定时,a与F的定量关系
B、F一定时,a与m的定量关系
实验一:探究加速度 a 与合外力 F 的关系
★解决问题1:为什么要把木板的一侧垫高?
(1)作用: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2)方法: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住: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钩码。
解决问题2:测量小车的质量:用天平测出。
解决问题3:测量小车的加速度:逐差法求加速度。
解决问题4:测量和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当钩码和小盘的质量m << 小车质量M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 m ,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按实验装置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3)平衡摩擦力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注牵引力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在绳子一端逐渐挂上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
★特殊情况:
没有满足钩码和小盘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
长木板倾角过大未平衡摩擦力或长木板倾角太小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F=ma ★F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物理学上把能够使质量是m=1 kg的物体产生a=1 m/s2的加速度的这么大的力定义为1 N,即1N=1kg·m/s2。(说明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
(1)同体性:F、m、a是对于同一个物体而言的。
(2)矢量性:a 的方向与F的方向一定相同。
(3)瞬时性:F 和a时刻对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4)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加速度。
(5)独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