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心得体会(论文)
师德教育心得体会
—真爱无悔
摘要: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除家长之外,教师是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因此,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如今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就应该更进一步的加强师德修养。这不仅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直的工作作风,厚积薄发的工作效率,更需要的是对学生倾注教师的爱。
关键词:鼓励交流疏导真爱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除家长之外,教师是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因此,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如今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就应该更进一步的加强师德修养。这不仅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直的工作作风,厚积薄发的工作效率,更需要的是对学生倾注教师的爱。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对学生的教育上都较缺乏经验,因此,我觉得以爱来教育学生更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最好途径。教师如何倾注对孩子的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呢?回首自己七年来的教学教育工作,我觉得大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写成长日记,把握思想动向,及时耐心疏导。
十六七岁,正是孩子生理、心理突变的时期,许多的困惑、烦恼也随之而来,老师除了从情绪、态度、举止、兴趣、爱好等方面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外,还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因此我鼓励孩子经常写成长日记,并答应为其保密。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老师可以成功地采取疏导策略。实践证明,抓住“兴趣点”加以疏导,有利于消除、淡化不良兴趣,诱发积极兴趣;抓住“需求点”加以疏导,尽力创设条件满足他们正当合理地要求。例如:复习期间,各门功课都很紧,学生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非常向往班级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我知道后就提议开一个演唱会,同学们兴奋异常,学习热情更高。抓住“情感点”加以疏导,以情生情,以情动情,可以避免情感障碍,培养孩子健康情感,调节控制情感的能力。最近,我班有一名学生在日记中用了整整两页的篇幅写到他学英语的烦恼:毫无兴趣可言,在家长的强压之下学习,厌恶、痛恨之极。当我向他了解情况时,他哭得泣不成声。我就给他讲了东晋画家顾凯之和他的“渐入佳境”的故事。告诉他学英语就和吃甘蔗一样,有一个过程,只有坚持下来,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尝到甜头之后才能越来越想学,越学越好学,这也叫渐入佳境。他听后会心地笑了,一脸愁云转眼间烟消云散。抓住“荣辱点”进行加以疏导,以赞扬、奖励来促进孩子向良性轨道发展;以适当的批评,小小的惩罚来鞭策学生前进。
二、对症下药,把班会课上到学生的心坎里。
每到班会课,我都会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或歌颂母子之爱,或赞扬朋友之谊,或抒发爱国之情,或感悟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成长处处凝聚着父母、师长的关爱。从而使他们和老师、家长的教育保持一致,消除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但有时及时引导他们自我反省也是很有必要的。有一段时间,部分学生浮躁不安,影响班级纪律。我就组织学生召开“感受母爱”主题班会。不少学生都讲出了自己母亲育儿的辛苦。当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讲
师德教育心得体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