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讲的是氧气的性质。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掌握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让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模式是老师引导之一。其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
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明白学是为了用,而不是为考,这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本节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课题
氧气
授课人
林辉琴
学校
勐捧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收集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1、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4、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点。
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氧气,酒精灯,硫粉,木条,火柴,铁丝,木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二观察描述和介绍氧气的色、态、味、密度、熔、沸点
活动一如何区别空气和氧气
将几段不同内容的影片作为图片陈列并定格。
问:看了这段影片,大家联想到什么物质?
图片介绍的是有关氧气用途,其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氧气的性质。
问:你们桌面上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别呢?眼看、鼻闻能区分吗?
讲述:在刚才的实验中,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而将在空气中正在燃烧的木条插在氧气瓶中又会怎么样呢?下面你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电子板书]
实验方案:1、用两支带火星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2、用两支燃着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结论:1、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木条燃
初三化学 氧气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