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以《戊戌变法史事考》为例试述现存戊戌变法档案的特点
及其功用。
15、以《戊戌变法史事考》为例试述档案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功用。
档案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功用:
1、 有助于我们了解戊戌变法的时间、过程、原委,对先前研究进
行补证修正。了解历史上的真实状况。
例如:《戊戌变法史事考》中作者利用大量的谕旨史料来验证
了光绪皇帝八月初一召见袁世凯事件中种种存疑的问题并对之
进行补遗。问题一:袁世凯提升有无慈禧太后批准?此时虽然
没有直接的档案,但是茅海建提出(一)慈禧太后知道要召见
袁世凯,因为七月二十六日徐致靖保袁折上,电报称:“着传
之袁世凯,即行来京陛见。”军机处将该折呈交慈禧太后。
(二)此时光绪一直住在圆明园。清代《起居注》八月初一日
记,“上诣乐寿堂慈禧皇太后前请安,奉皇太后早晚膳,还驾
玉澜堂。”(三)如果慈禧对袁世凯有恶意那么不会把北洋大
臣的重任交给他。正因以上几点,作者推断,袁世凯的晋升得
到了慈禧太后的批准。
问题二:袁世凯的升迁有无引起后党警觉?作者引用当时的密
旨:“董福祥所部甘军分扎正定、定州一带,除何德彪所统六
营移驻山海关, 其余各部均由董督率领, 认真操练,必成劲旅。”
作者由上认为,一、荣禄没有造谣二、荣禄调兵是为了防止与
俄国开战而并非为了制止袁世凯。三、董军并未出动。
2、 有助于我们了解戊戌变法的各种政策, 比如政治上 , 提倡广开言
路 , 鼓励军民上书言事 , 裁撤闲曹和冗员 , 选拔人才在文教设立
京师大学堂 , 奖励私办学堂 , 废除八股 , 改试策论 , 选派学生出洋
留学等。以及戊戌变法期间司员士民的上书情况以及他们对于
戊戌变法的看法。(大多数为反对观点)
《戊戌变法史事考》作者认为,在百日维新的上书中,出康有
为等个别人的上书形成了政治决策外,其他人的上书不过交给
相关衙门答复,但是这些文书也有其作用,可以了解当时的政
治情况。
引用刘光第奏折: “皇上现在奋发有为,改图百度,裁官汰冗,
节费练兵, 改科举之文, 下诏求文, 令州县士民均得上书言事,
民气大振。”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外省官员上书者甚少,上书
者对西学都不甚了解。
3、 有助于我们了解百日维新之内,清朝统治着对外观念的调整。
作者通过七月二十二日军机处《随手档》“发下墨笔致日本在使用大字顶格书写,可见是光绪
皇帝亲拟。光绪皇帝在文书中屡次提到“东方时局”,“东方
大局”,想要与日本共同友好,这在以前的国书中不曾出现。
表明光绪皇帝想加强中日两国关系。
4、 戊戌政变前后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明清档案学》秦国经
1 档案是历史研究的前提条件。
历史研究是一门十分注重实证的学科, 大量搜集、 运用史料特别是第
一手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必要前提和科学方法。 梁启超在其 《中国历史
研究法》中说: “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
之可言”;历史学家傅斯年说: “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
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 。历史研究的困惑常常在于史料收集不全,
研究工作无法展开或持续。档案是在战争和活动中产生的原始记录,
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与其他一般史料或文献相比, 档案在载体形式
和记录内容上有原始
14以《戊戌变法史事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