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濮阳市卫校罗丽娜
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定义。
2、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4、熟悉缺铁性贫血的诊疗要点。
5、掌握缺铁性贫血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学习要求
病例:
患者,女,28岁,月经过多、乏力、气促1年,皮肤黏膜苍白,反甲。血象:×1012/L,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8×10 9/L,血小板230×109 /L。
一、定义
1、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
2、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分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主要来自于食物,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瘦肉类、血、蛋黄、豆类、木耳、紫菜、海带、及香菇等。谷类、多数蔬菜水果含铁较低,乳类(牛奶)含铁最低。
(2)铁的吸收、储存、转运和排泄
吸收部位主要是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且亚铁离子易被吸收。胃酸、维生素C可促进吸收。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65%组成血红蛋白,30%是储存铁,5%是组织铁。
食物铁铁循环示意图
↓
肌肉及各组织肌红蛋白胃肠道
蛋白酶等↓
血浆转铁蛋白
↓↑
骨髓幼红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铁蛋白脾及其他单核-巨噬
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细胞系统血红蛋白
(造血) (贮存) (红细胞破坏)
成熟红细胞
血红蛋白
(循环血液)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婴幼儿、青少年、育龄妇女、哺乳期妇女等。
2、铁的吸收不良胃大部切除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胃酸缺乏、肠道功能紊乱等。
3、慢性失血:是主要病因,常见溃疡病出血、痔疮出血、女性月经过多、钩虫病、血红蛋白尿。
三、临床表现
1、引起贫血的原发病表现
2、贫血共有的表现
3、组织缺铁的表现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 反甲。舌炎、口角炎、胃炎、咽下困难。易激动、烦躁、兴奋、头痛,多见儿童,而且可影响其生长发育及智力。少数病人有异食癖。与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有关。
护理诊断?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较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
2、骨髓象骨髓中度增生,主要是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骨髓细胞外含铁血黄素消失,幼红细胞内含铁颗粒(铁粒幼细胞)减少或消失。
3、血清铁减低,µmol∕L。总铁结合力增高,µmol∕L。血清铁蛋白小于12µg∕L。做为贮存铁耗尽或明显降低的指标。
五、防治要点
治疗原则:治疗病因、补充铁剂、防止复发.
1、查明病因极其关键,病因得到纠正,贫血才能彻底治愈而不再复发。
2、补充铁剂包括含铁丰富的食物及药物。
1)药物首选口服。常用硫酸亚铁。口服铁剂的护理?
2)如果口服铁剂胃肠道反应严重不能耐受或有消化道疾病或需快速纠正的可使用注射铁剂。?常用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但要严格掌握注射剂量,避免过量导致铁中毒。疗效观察?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