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问题巧解答
“好奇”现象
“妈妈,为什么月亮晚上出来,太阳白天出来呢?”“为什么八哥会学人说话?”“为什么水开了会冒‘烟’?”……面对孩子诸多的“为什么”,父母怎样回答才最恰当呢?
孩子提问后,相信许多父母都会绞尽脑汁进行解答。这种做法虽然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但这样父母就只能成为孩子的一本百科全书,并不能成为合格的启发式老师。如果孩子总处在被动接受零散知识的环境中,思维能力很难提高,而被动接受知识,还会让孩子失去思考的机会,养成凡事不愿动脑、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
“好奇”故事
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美国的费曼曾讲过父亲是如何给他做科学启蒙的。费曼小时候,父亲经常带他去树林里散步。在其他的父亲忙着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鸟、那是什么植物时,费曼的父亲却鼓励他去观察自然界一切奇妙的现象,让他思考“为什么”,然后给他提出一些假设,引导他去验证。这是费曼在科学研究中终身受用的方法,却是在他很小时,父亲在树林里教会他的。
巧妙解答
面对孩子的“好奇”,父母要做孩子思想的引导者,帮助其积累生活经验,促使他自己找出答案。
虚答就是先不用语言直接作答,而是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时间观察与思考。可以把他领到现场或直接呈现实物给他看,然后通过适时的引导,让孩子自己找出答案,如,当孩子问“阳光为什么一会儿有,一会儿又不见了”时,父母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太阳被云朵遮住了,而要为其创造自己揭开谜底的机会。可以说:“是啊,我也觉得奇怪呢!走,咱们到外面看看,太阳究竟跑到哪儿去啦!”这样做,就是在引导孩子进行观察,而有观察才会有发现,才会得出正确结论。
有些问题若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个小实验,让他通过动手操作明白其中的道理,如,孩子问妈妈:“苹果里面有什么呢?”妈妈很聪明,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装作好奇地说:“苹果里面有什么,我也没注意。来,让我们一起把苹果切开,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当妈妈把苹果切成两半儿给孩子看时,孩子说:“苹果里面有苹果子儿!”“再看看,还有什么?”妈妈启发式地问,“还有‘星星’和‘小花’。”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回答啊!
儿童作家杨红樱说:“现在的孩子对生活缺少亲近感,与原来的孩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好奇心。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
“好奇”问题巧解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