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想和你说说话”
案例背景:
小虎是一个胖乎乎的漂亮男孩,也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刚入学时,他认真完成作业,字写得很漂亮,上课回答问题也很精彩,经常赢得老师的表扬,这使得他在同学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变了,变得絮絮叨叨,疑神疑鬼。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斤斤计较,有时甚至大打出手,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反感。他也每天不停地向我抱怨:在学校里几个同学都不喜欢他,对他保守秘密,对他撒谎,不理他;在家里妹妹总是和他抢东西,他很生气;他在日记中发泄着不满,有时还泪流满面地向我诉说。这种情绪还带到了家里,我在日记中发现他在家里还和妈妈闹矛盾,就因为妈妈批评他,他甚至向妈妈挥舞着剪刀……。这些反常的表现也影响了他的学习,上课常常走神,他的作业和学习成绩下降了许多。
案例分析
1、生理原因:聋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听觉及语言方面的障碍致使身体发育的正常和心理发育的滞后,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协调使他们的青春期更容易产生疑虑,情绪困惑,造成精神不必要的负担,身心健康受到压抑。他们常常表现独立与依附的自相矛盾,情绪容易激动、心情烦躁、爱发脾气。小虎比我班的学生年龄大三四岁,当学生上到三年级的时候,他的生理年龄应该上初一了,心理年龄却和同班同学差不多。但是生理发育不可遏制的到来了,懵懂的青春期也随之而来,由此而产生的矛盾由此而来,他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矛盾,他不可避免的青春期和同班同学的儿童心理的矛盾。这些都让他很困惑,也让他和同学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2、家庭原因:通过家访,我得知从小因为家里太溺爱这个孩子,不愿意让他受一点点委屈,也不愿意正视这个现实,因此把他送到普校上学,但是听力的差距使得他在普校根本呆不下去,没办法,家长就请了家教在家里让他学习读书。可长时间的封闭使得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不会与人交往,家长一看还是不行,又打听到我们学校,根据年龄插在二年级。可是他不会与同学交往,不适应学校生活,在学校里常常与同学吵架,甚至动手打架,家长又给他退学了。直到我们班一年级招生时,他又回归我们学校。在这个反复过程中,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爱与尊重的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人类最渴望的就是受人尊重”。聋生同样渴望爱与尊重,而现实中聋生的生理缺陷,使他们的交流方式和行为方式无法被健听人理解和接纳,常被孤立于伙伴之外备受冷漠,久之形成孤僻、猜疑的性格。
采取策略和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我采用谈话法。我经常和他聊聊天,反复给他解释同学长大了,要男女有别,不能再像一年级那样喜欢一样的东西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谈话,他渐渐地稳定了情绪,不再终日惶惶不安。
第二阶段:我采用精力转移法。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过了一段时间,他又重蹈覆辙,不仅向我抱怨,甚至发展到因为一点小事向同学动手,对我的劝说也置之不理,只是抱着自己的想法,我气得冲着他一顿数落。冷静之后,我反思一下,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太简单了,才能没有收到成效。一连几天我一边观察他一边思考教育他的方法,从众
多的教育故事中,我发现了一种方法:转移法,就是让学生把精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化解心中的郁闷。
第三阶段:可是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开始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看不惯同学。为了不让他再重蹈覆辙,这学期一开学我便决定让他当班长
“老师,我想和你说说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