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写出好文章
【摘要】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文,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便是我们在命题时有着太多的限制,而在他们动笔前又因为“腹中空空”往往无从下笔。如果教师能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降低难度,让学生在玩乐中寻找素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创新也便不再是难事。
【关键词】写作欲望;创新;淡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比较怕写作文,这是“常见病”,如果一味埋怨学生,只会使得很多学生“破罐子破摔”,出现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其实,病根不在学生那里,而在于教师的指导不得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一理念给小学作文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能够大胆破除“规律”,不拘一格,构建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创新精神的作文体系。
一、培养写作欲望,不拘于课堂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作文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语文教师强加于学生之作业。”作文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途径,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所谓“鲠在喉不吐不快”就形象地反映了这种要求。反思一下当前的作文教学,老师们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在规定的课堂上完成一篇习作的教学任务,而常常忽视学生是否有写作的欲望,作文成了语文老师强加于学生的作业,这种忽视学生主体需要的作文训练,势必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学生怎能不产生怕写作文的焦虑心理呢?又怎能在规定的一两节课去完成一篇出色的作文呢?要达到目标,就要求作文训练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鼓励他们随时动笔,在生活中学作文。我们的作文课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注意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一)剪一剪,贴一贴,创新其实很快乐
这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创新性写话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色彩鲜明、思想内容健康的图、画(画报或者自己画的画),剪贴成单幅或多幅组成的“图画”,让学生按照观察―创新―想象―说―写的顺序,写成一句、几句,一段或一篇话。然后进行画展的讲解比赛,评选出创新性设计和创新性解说奖,给予奖励。这种游戏式的作文形式,没有孩子不喜欢。
(二)玩一玩,画一画,描写事物有方法
这是一种作文训练形式,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小活动,让学生用画笔记录其中的一个场面,或者创新性地画出自己喜爱的事物,让后让学生对照图画进行想象、联想、说成句、写成文。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参与的游戏,自己画的画,说写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所以觉得容易写。
二、降低习作要求,不拘于长短
中高年级的作文改成了习作,就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能具体准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具有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能力。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总目标,降低了习作的要求。
有的教师为培养作文尖子,往往拔高要求。其实评价作文应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准绳,同时顾及每个孩子作文能力发展的现状。如果一个五年级学生只有三年级的,有一次写了一段话,句子大致通顺,意思表达完整,就要加以表扬和鼓励。因为他在最近的发展区域上又向前跨了一步。教师有了这种意识,就会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善于在茫茫沙
不拘一格写出好文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