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最近刚看完一本名为《哲学与人生》的书
老师推荐我看的
这是一位台湾作者写的书
这本书被列为"高等学校哲学通识教学指导专家推荐用书"
这位教授在大学开设"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
17以来座无虚席
本书集作者数十年授课之精华
开宗明义地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
通俗易懂
无半点枯燥乏味之感
有人或许会问
"学哲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
"的确
学哲学是不能当饭吃
但学了后却能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以下有一些句子和段落看了后颇有感触
摘抄出来和大家分享
希望能找到共鸣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
--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太精辟了!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
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
也无法去处理
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
更没有感知力
不久以后就忘了
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
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
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
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
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
很无视
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
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
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
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
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
--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在解释这句话之前
先讲这句话"文化有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理念层次
"那么这句话和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关系呢?打个比方
现代人都讲究快乐
做什么事都是以是否快乐为前提
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
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
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
人的欲望用无止境
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
而颜回的"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回不堪其优
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
人也是可以快乐的
显然
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
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
器物不能代表文化
制度也是一样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