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德施惠,无位公相,《菜根谭的智慧》中说道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帮助别人,就像是一位没有实际爵位的公卿将相一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学雷锋,做好事是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道德准则之一,助人为乐的标榜。但物固相累,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飞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充裕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孕育了更多的“文化快餐”,冲击着越来越多人的精神信仰,做好事,谁是真雷锋,谁是假的?连慈善机构也变得真假难辨。在混沌的社会风气中我们应该坚持最初的善,最初的善就是保留那一点恻隐之心的涟漪,无谓真假。从上幼儿园起我们就知道学习雷锋好榜样,小时候我们也都是这么做的,这也是我们当时的人生信条之一。渐渐的,我们到了能够辨别是非的年龄,当看到校园门口坐着乞讨的老人也还会萌生恻隐之心,给他们递过一两块钱,觉得这样心里会好过点。直到我们成年,上了大学走向社会,走在天桥底下或者地铁出口等公众场所时,刚要掏出零花钱扔给残疾人的时候,同伴会拉住你说:“傻啦,现在骗子那么多你还给他钱?”于是,要拿出口袋的钱便又原封不动的装回去。人之初,性本善,以前做好事的时候我们从未揣测过被施惠方是否伪装,但是,现在我们每行一善都会考虑自己的善意会否送达。这是反常态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几年,流浪乞讨人员频频被披露出一些欺骗造假的事件,更有一些不法分子、集团专门拐骗一些人然后将他们弄残,逼迫这群人出去乞讨,将他们作为赚钱的工具。再有就是类似“彭宇案”事情发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红十字协会被暴露出的“郭美美事件”,作为我国最大的慈善机构却被爆出腐败的丑闻,这真的是莫大的讽刺。五年前,红十字协会号召大家救援汶川大地震,全民献爱心,团结一致的场面着实是让华夏儿女骄傲自豪和振奋。五年后,雅安地震红十字协会再次组织捐款活动,无论是街上还是其他场所,那捐款箱确是空空如也。不仅如此,受“郭美美事件”的影响,大众对慈善机构失去信任,对组织捐款产生极度的厌恶心理和疲倦感。这是令人堪忧的现象。做好事变得不好做,这么一串现象的涌现,人们对于行善作乐理所当然的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无可厚非这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说此时的社会现象就是助人之前还得考虑“他会否骗我?”大众都会有盲从的心理但缺乏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特别是在媒体将某件事炒作的厉害的时候,我们特容易看到一边倒或一棍子打死一帮人的现象。古之善者为己,今之善者为人。助人为乐,在于乐,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够感到快乐,乐是我们行善的归宿,会感到快乐正是因为自己出于真心帮助他人减轻了他人的负担。现今,有些人行善施惠却是为了博名声,出风头,用现在的词来说便是“作秀”。前不久,各大报刊登出“深圳最美的女孩”这么一个头条,画面是一个女孩喂一位流浪的老人吃东西。这图一时间被疯转,女孩也被作为90后的模范被标榜。讽刺的是,过了两天又爆出这完全就是一次炒作,一时间,任谁都无法接受这虚假的行善者。行善本来就是很自然的一个习惯,可就是有那么一群人刻意的去宣扬自己做了什么好事来树立自己的大众形象。正因如此,真正有心施惠的人也被拖下水,对于高调行善的人,大众已经先入为主给他们下了定义,认为他们是在“作秀”。这导致的结果便是想做好事又怕被批评攻击,似乎又验证了好事难做。慈悲之心,生生之机。慈悲心肠,是我们人类繁衍不息的生机,如今面对助人为乐精神的缺失,最重要的是重新树立人们做好事的信心,重塑“雷锋”的形象。
坚持最初的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