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
绪论
主讲:邓绍辉
目录
一、什么是经济史
二、经济史学科的建立
三、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重要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经济史
1、经济史的基本含义
2、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3、经济史与历史学的关系
1、经济史的基本含义
人类的经济活动,从宏观上来讲,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目前,这两个方面都有许多学科加以专题研究。生产力方面,如地理、化学、冶金、电力、煤炭等学科;生产关系方面,如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学、财政金融学等学科。
所谓经济史,主指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是专门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及演变规律特点的一门学科。
2、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某一时期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规律特点。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它能够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在经济史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把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特点作为经济史的研究对象,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能脱离生产力而孤立地、片面地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而应当把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与当时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去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规律特点。
只有这样的学习和研究,才是科学的、全面的、完整的。
3、经济史与历史学的关系
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某一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它与一般的经济学和一般的历史学有所不同。
一是重点不同。经济学的许多分支都是以现实经济为研究对象,且偏重于当代经济为研究对象。历史学的许多学科都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且偏重于理论综合。经济史则重点研究过去的历史经济,且偏重于历史经济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
二是作用不同。经济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主要解决现实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历史学主要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经济史学只限于研究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历史经济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经济史既可以在大学经济系开设,如国民经济史、金融史、财政史等,又可以在大学历史系开设,如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等,甚至还可以在某些理工科大学设立。
二、经济史学科的建立
1、经济名称的出现
2、经济史课程的开设
3、经济史资料的来源
1、经济史名称的出现
“经济史”这三个字正式作为著作名称,最早出现在1877年。当时,德国学者殷那马-斯特奈格出版的《论德国经济史的资料来源》一书,正式使用了“经济史”三个字,这是“经济史”三个字作为著作名称的第一次出现。两年后,也就是1879年,殷那马-斯特奈格出版了另一本以“经济史”命名的著作--《德国经济史》第1卷。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的经济史著作。
1883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西勃姆也写了一本题名为《英国农村公社史》的著作。这部书的正名中,虽没有出现“经济史”三个字,但它的副题却是“一篇经济史论文”。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经济史”命名的英文著作。
从此以后,英文、德文、法文等各种文字中,以“经济史”三个字命名的著作越来越多。
2、经济史课程的开设
(1)经济史作为大学课程,比作为著作名称出现得要早一些。
1868年,法国的法兰西学院开设了经济史课程,是大学最早设立经济史课程的。1872年法国学者勒瓦瑟被命名为法兰西学院的经济史教授,被尊称为法国近代经济史之父。
此后,欧美各国的许多著名大学,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等高等学府,先后在19世纪晚期开设了经济史课程。1892年,哈佛大学聘请著名学者阿胥黎为经济史教授。阿胥黎对英国经济史很有研究,1888年,他曾出版了一部关于英国经济史的专著,题名为《英国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的导论》。1893年,比利时也出现了第一个经济史教授,名字叫皮楞。皮楞对欧洲中世纪史很有研究,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比利时经济学家。
从以上具体事例来看,西方经济史作为一门课程或独立学科,大体上是在19世纪70-80年代建立起来的。
(2)中国经济史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本世纪20-3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高等学校曾先后开设了经济史课程,一些科研单位也设立了经济史研究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
总之,经济史学科目前只有百余年的历史,还很年轻。但它正以科学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投身于学习、研究领域。
3、经济史资料的来源
有关中载是十分丰富的。
(1)在先秦著作中,甲骨文、卜辞、钟鼎铭文、《诗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