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
——三曹七子
建安与建安文学
献帝崎岖危乱之间,飘薄万里之衢,萍流蓬转,险阻备经,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观其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若辅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始於勤王,终至陷天,遂力制群雄,负鼎而趋,然因其利器,假而不反,回山倒海,遂移天日。(袁崧《后汉书》)
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包括“三曹”、“七子”在内的文人,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形成了一种慷慨悲凉、刚健有力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建安风骨”,并被后人所沿用。
从乐府诗歌到建安文学
继承:乐府传统
五言诗的持续发展:“五言腾踊”
对现实题材的关注
乐府旧题的大量沿用
发展: 文人化特征的加强
文人个性发展带来的风格多元化
文人化的抒情方式
语言的文人化:锤炼之功的日渐加强
三曹的个人风格
曹操:“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敖器之《诗评》
曹丕:“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沈德潜《古诗源》
曹植:“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敖器之《诗评》
曹操、曹丕与曹植
文心雕龙·时序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瑯。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历史的曹操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唐太宗: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陈寿《三国志·魏书》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作为文学形象的曹操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苏轼《东坡志林》
盖自《三国演义》盛行,又复演为戏剧,而妇人、孺子、牧竖、贩夫,无不知曹操之为奸。
——清·顾家相
建安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