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卷,第 1 期人类学学报 ,
2013 年 2 月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February, 2013
陕北横山杨界沙遗址动物遗存研究
胡松梅 1,孙周勇 1,杨利平 1,康宁武 2,杨苗苗 3,李小强 4
(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 710054;2.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榆林市 719000;3. 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杨凌 712100;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 )
摘要:杨界沙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市横山县雷龙湾乡沙峁村张油坊组,2010 年发掘时出土了大量的动物
遗存,时代为仰韶晚期。按照出土单位对所有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科学的收集以及分类、测量和鉴定。通
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表明至少代表 3 纲 7 目 10 科 11 个属种,包括蚌类、鸟类、环颈雉、刺猬、褐家鼠、
中华鼢鼠、甘肃鼢鼠、草兔、黄鼬、狗、猪、鹅喉羚、绵羊。根据对出土动物骨骼的分析结果表明:遗
址周围的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草原上有草兔、绵羊等食草动物,不远处有一定面积沙漠,其间有鹅喉
羚出没。草原和沙漠间分布着一定面积的水域,其间有蚌类出现。家养动物猪的肉量比例占到了整个食
用动物群的 %,除了饲养家畜,捕猎野生动物也是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之一。
关键词:横山;杨界沙遗址;仰韶晚期;动物遗存
中图法分类号: Q9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193(2013)01-077-16
1 绪言
杨界沙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雷龙湾乡沙峁村张油坊组,坐落在村南杨界沙
地带头道梁、二道梁两座山峁的西南坡地之上,海拔 1152m,面积约 5 万多平方米。遗址
地处黄土高原北缘的丘陵沟壑区,西北距无定河河道约 处,南部为无定河的支流干
沟,东南距横山县城约 12km(图 1)。受毛乌素沙漠南侵影响,遗址地表土壤局部沙化,
可见大量散布的陶器、石器等残片。
2010 年 6 月~10 月,在无定河拦河工程——王圪堵水库建设工程中,陕西省考古
研究院和榆林市文物考古勘察队联合对库区涉及的杨界沙遗址、大古界遗址及王阳畔遗
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杨界沙遗址的发掘共分为 3 个区,A 区位于头道梁西坡最北端,共
布 5m×5m 探方 45 个,方向为北偏西 30°,分别以西南角为基点,按照象限法编号,前面
加注 A 表示 A 区,如 AT0202 即为横向第 2 和纵向第 2 个探方。其中 AT0101 向西扩方
1m×5m,总发掘面积 1130m2;B 区位于头道梁西坡南端,共布 10m×10m 探方 2 个,方
向为北偏东 30°,编号为 BT1、BT2,其中 BT1 北扩 ×4m、东扩 2m×8m,BT2 东扩
4m×7m,发掘总面积 240 m2;C 区位于二道梁西坡中部,共布 10m×10m 探方 6 个,方向
正磁北,编号为 CT1~6,其中 CT1 西扩 3m×4m,CT2 北扩 7m×10m、东扩 2m×4m, CT3
东扩 3m×4m,CT6 北扩 ×4m,共计扩方 110m2,发掘总面积 710m2。共发现房址 32 座,
收稿日期:2012-03-21;定稿日期:2012-09-1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61)
作者简介:胡松梅(1963-),女,陕西大荔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考古学及史前考古学研究。
E-mail: songmeihu@
• 78 •人类学学报 32 卷
灰坑 93 个。除获得大量陶
器、石器、骨器及少量玉器
各类文物外,还出土了大量
的动物骨骼。初步整理表明,
杨界沙遗址主要文化内涵和
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1] 的
早段接近,时代为仰韶晚期
晚段,相当于关中地区的泉
护二期。经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
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质
谱中心碳十四实验室测定,
图 1 陕西横山杨界沙遗址地理位置
木炭和的树轮
AF7:1 AF7:2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the Yangjiesha archaeological site
校正年代(OxCal )均
为 2б:3020BC~2890BC (%),即 2955±65 BC。
本文仅对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按发掘单位逐一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和研究,其中大
部分标本出自灰坑,少量出自房址,共计 879
陕北横山杨界沙遗址动物遗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