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四十三校孙志辉关于自律的案例
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班里有着一大群不太懂事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考出来的成绩,令人摇头。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他们会用这样一句话来搪塞:“老师,没关系的!最近,我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要求不是很严。”这是为了家长而读书的孩子,他还没有意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还有一部分学生,课间跟其他学生打闹,把人东西摔坏了;放学后不用扫把扫地,反而是拿来当武器,好家伙,简直就是场“世纪大战”!如果他们参加纪律部队,肯定是把好手了。瞧瞧,东西损坏了,要赔偿啊,谁来买单?自然是他们的父母!于是,孩子们似乎觉得,不管他们做了什么事,都是可以解决的,都会有人帮他们买单的!
我也对此觉得头疼,觉得这些孩子们没有责任感,而且很难培养。终于,临近期末,班里出了点小插曲,又恰逢毕业班考试择校问题,于是,我就抓住了这点,与孩子们讨论了关于“责任感”这个问题。
插曲一:
放学后,孩子正在场地上扫地,在被五年级一同学言语刺激后,拿起手中的扫把就往他身上打——扫把断了。
插曲二:
课间,唐和洪俩孩子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洪无意说了唐一句话,唐抡起拳头就砸向了洪的铅笔盒(真是有暴力倾向啊!)。那可怜的铅笔盒本来就破了的,现在就更“受伤”了。
我们班的班规明确指出:损坏公物是要求原价赔偿的。事件一、二的经过,很多孩子比我还了解,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自己来阐述,让全班同学都能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我就问全班的同学:“你们认为,事件中的同学,有错吗,如果有,那么错在哪里”。话语一落,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我把孩子们的结论归纳到一块儿,跟他们说:“孩子们,冲动是魔鬼啊!你看看,别人最多只是动动嘴巴,可你却秀出了你的‘武器’,你赢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啊。啥代价?——对方不失一兵一卒,你却要按价赔偿,多不值啊!”我知道,我说的这些,孩子们都懂,他们也知道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只是他们克制不住自己的冲动(也是,能克制住还能称之为孩子吗)。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继续跟他们往下聊。“这两天,六年级的张老师忙死了。她的电话不间断地响,家长们不是询问成绩,就是问自己的小孩该报哪个学校。现在不只有家长急,老师急,连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自己也开始着急了。现在的你们,犯了错误,拿出钱来作个赔偿,也就赔把扫把,赔个铅笔盒而已。等到你们升学考的时候,
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