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学幻想画教学新论
王倩
科学幻想画简称科幻画,是少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有着独特的思维创意、对未来科学发展进行畅想、展望,是少儿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应用绘画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绘制的且具科学性、创造性的平面绘画作品,是科学艺术星空中的璀灿新星。
少儿科幻画超越一般的语言表达与创作情感,是有助于儿童想象思维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一项科普活动,是开启少年儿童畅想未来,创造新生活的一把金钥匙。科幻画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科学、感受科学、探索科学、提升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发挥想像,大胆实践,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科幻画为少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插上了科学想象的翅膀,对于活跃孩子们的身心,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创新思维,尝试手脑并用以及倡导科学和艺术的融合与交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科幻画作为一个独特的儿童画种越来越赢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然而,少儿科幻画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如何指导?指导策略有哪些?是每一个美术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少儿科幻画指导存在一定的误区,指导策略亦需要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更新。
少儿科幻画指导的误区
自由放任式
自由放任的中文解释是:不加约束,任他自由发展。意指在少儿进行科幻画创作时,教师不加任何指导性干预,听任少儿随意而为,随意而就,且忽视作画技巧的指导。
在自由放任的状态下,少儿发挥善于幻想的天性,的确可以将心中的梦幻世界描画出来,然而,未加指导的少儿科幻画常常暴露出重想象轻科幻、重童趣轻意义的毛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一定科学规律的具有特定科学意义的科幻画。而且,科幻画也是艺术作品,在描绘时也应重视表现技巧,尤其是创意、构图、整体表现与细部刻画、色彩运用等。
大包大揽式
与自由放任式相反,大包大揽式是指将所有任务全部包揽过来。这里指的是指导教师在确定科幻画命题、作画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要求少儿根据教师的意愿来画。把少儿的主体性置之度外,完全牵着他们的鼻子走,教师只是借孩子的手来作画。这样的科幻画失去了童真、童趣、童心,抹杀了少儿对美好未来的科学梦幻,剥夺了他们的创造权。
上述两种教学做法是少儿科幻画指导的大忌。
二、少儿科幻画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点拨
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少儿首先要理解科幻画的真正含义,其次,还要启发少儿先“说画”、“写画”,后再“刻画”。就是要让少儿先将心中对未来美好的期盼说一说,之后设想如何创造条件来实现梦想,再通过绘画的语言把自己的构想表现出来。此时,教师要对少儿的科学构想作出指导性的评价,尤其在构想的意义以及符不符合科学逻辑、有没有科学依据等方面进行把关,再放手让他们大胆地自由描绘。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将美术知识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开展科学幻想画的创新教学。通过科幻画的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发展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使少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生活真实的约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任意描绘,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教师在巡视指导期间,还应对其在表现技巧方面给予点拨,比如构思中的巧妙取舍,构图中的主次关系、轻重关系,色彩搭配、细节处理等,尽到指导教师的义务。
三、少儿科幻画指导可以从引导欣赏入手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是被迫的,被迫的
少儿科学幻想画教学新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