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诊治指南的解读
最新版GINA的内容
第一章定义和概况
第二章诊断和分级
第三章哮喘治疗药物
第四章哮喘管理和预防计划
第五章在医疗系统里运用哮喘指南
第一章定义和概况
哮喘是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起作用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而气道高反应性可引起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的反复发作,症状在夜间和清晨尤其明显。这些症状发作通常与肺内广泛的、可变的气流阻塞相关,这种气流阻塞通常自发性可逆,或治疗后可逆。
哮喘的临床表现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而得到控制。当哮喘得到控制时,患者很少出现哮喘发作,严重的急性发作情况罕见。
哮喘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慢性疾病,全球哮喘患者约有3亿患者。
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是不正确治疗哮喘的代价会更大。
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宿主因素(原发基因性)和环境因素。
哮喘的临床表现呈现高度的可变性,在病程中可观察到多种细胞类型,但气道炎症是哮喘始终如一的特征。
第二章诊断和分级
临床症状,如发作性的气急,喘息,咳嗽,胸闷,有助于作出哮喘的临床诊断。
肺功能测试(肺活量测定和呼气峰流量值)可评估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可逆性、变异性,并证实哮喘的诊断。
测试过敏状况有助于发现引起患者哮喘症状的危险因素。
对于有哮喘症状但肺功能正常的患者,测定气道反应性有助于确立哮喘诊断。
过去的GINA将哮喘按病情严重度进行分级。
新版GINA主张根据哮喘控制水平分级
哮喘临床控制的定义为:
无(2次/周)白天症状;
无日常活动(包括运动)的受限;
无夜间症状和因哮喘憋醒;
无(2次/周)缓解药的使用;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无哮喘发作。
哮喘诊断需考虑的问题
患者是否有过喘息发作或反复发作?
患者是否有夜间顽固性咳嗽?
患者在运动后是否有喘息或咳嗽?
患者在接触空气中的过敏原或污染物时是否出现喘息、胸闷或咳嗽?
患者在感冒时是否会感到“胸部”不适,或者感冒症状需要十几天才能消失?
当经过合理的哮喘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是否得到了改善?
治疗前根据临床特征对哮喘严重度进行分级
间歇状态
症状少于每周1次
短暂出现发作
夜间哮喘症状≤每个月2次
FEV1或PEF ≥预计值80%
PEF或FEV1变异率<20%
哮喘指南的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