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者明星化的利弊讨论.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者明星化,利大?弊大?
[画外音]这是一次虚拟的辩论会。辩题是“学者明星化利大还是弊大?”
说到“学者明星”就不能避开央视的《百家讲坛》,作为打造学者明星的“梦工厂”,这档节目走红之后,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学者明星化”现象随之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或者潮流。
[主持人]
“学者明星化”的辩题不是最新的,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文化现象不但持久争议也大。举办这样的辩论会,并不在于分出输赢,而是让正反双方能在发表看法的同时,对这个现象进行一次梳理。
辩论焦点:
学者明星了,价值降低了
[反方一辩]
我认为学者明星化之后,学者身价提高了,但学术价值却降低了。
对学术明星的崇拜体现了当今人们的信仰缺失,以及精神世界的空虚,需要在世俗社会中寻找偶像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因而,造“星”运动才会大有市场。
[反方二辩]在娱乐时代的大背景下,任何明星的出现都难免带有泛娱乐的色彩,学者、学术在迎合大众欣赏口味的同时,也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自己的气节。如此,学术便常常与噱头和包袱为伍,演讲也成了哗众取宠的表演。
[正方一辩]
请问对方辩友,你能否准确地说出“祭酒”与“中郎将”(相当参谋长)的区别吗?恐怕未必说得清楚。那么由学者来为我们作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不是有利于学术普及么?
[正方二辩]
明星化是一种途径,作为学术普及来说也是有效的。时下难以产生学术大师,但却能制造大量的学术明星。这是特定社
会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需求。
辩论焦点:
学术大众,还是小众
[正方一辩]
学术成果应由更多人分享,还是由学者藏在书斋里供少数人赏玩?“三国”、“红楼”、孔子本身就是与大众有关的传统文化,有专家站在一个大众平台上进行通俗性讲解,这是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学者明星化的贡献。
[正方二辩]
由于有了明星学者于丹,使更多人有了走近哲学家庄子的机会,让本来小众的学术得到大众层面的普及,这难道不是非常好的形式?
[反方一辩]正方说了好多意义、益处。但细想想,这些意义和益处是学术吗?不是吧。学术是特指小众的。大众化的才该称为文化。换言之,茶余饭后咱滔滔不绝才是文化,才是传统。
[反方二辩]如果仅仅能满足茶余饭后的滔滔不绝,还要学者干什么?学者是干什么的,辨真伪,寻考证,这才是学术,但这必然不是大众所能接受的。不是时间、精力、经济不能接受,而是能力不能接受。没有足够的教育,你说杨振宁在百家讲坛开讲的时候怎么能热?
听听学者怎么说
主持人:本次辩论大赛辩题是真实的,但形式是虚拟的。虚拟的形式也引起了学者的兴趣。请看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和北大教授陈平原的看法——
正方代表——易中天:我从没想到要成为什么,学术明星是你们说的,没有举行过加冕仪式。从社会效益来说,学术明星应该是利大于弊,因为人文学科研究的目的就是人类的幸福。作为我们,至少有一部分学者有这个义务,把人文研究的成果传播出去。
反方代表——陈平原:你要是觉得自己的研究需要被大众所接受,那么这种掌声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能被这种掌声所陶醉。如果你以为这种掌声代表的是学术水平,那是不对的。能够被大众所理解和欣赏的,不可能是专业性的东西。
作为一个学者,我有专业的追求,但我不能整天上电视。要是整天上电视,那就等于变成新闻从业人员了

学者明星化的利弊讨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