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初中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阅读教学容易一些,而作文教学难。作文教学要想有实效,必须分解难点,创设情境,教出新意。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而他们觉得提高作文的途径在于掌握写作方法,或者说写作技巧。有人在南京市几所中学做了一个调查,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你在写作中有哪些困难;二是你期望老师怎样教作文。在统计调查数据时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期望老师能够讲解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可是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就是讲解一串串的、被肢解了的写作技巧的要领,学生写作时就把这些“套路”搬用过去,完全背离了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这种唯方法是求的做法,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出现“言”和“意”严重割裂的“做”出来的文章,这和写作的本意背道而驰;二是假话、大话、空话的盛行,官腔、老人腔、社论腔的涌现,使作文不表现学生的生活,不表现学生的心灵;三是作文“贴标签”现象很严重,使文章看起来不像是“文章”,幼稚简单,没有应有的美感。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理念下,显然要改变作文教学“唯方法论”的倾向,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自我表达的作文原则,要求学生作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表述自己的意思”。
再好的思想,也离不开好的语言载体,没有了形式,再好的内容也表达不出来。像民谚所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道)不出。而学生写作时被这种“倒不出”所困的不在少数。《标准》谈到语文学科的性质时,特别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到作文教学,我想,应该是注重学生自由表达和讲究写作方法、技巧并重。
二、突破初中作文教学困境的措施
,多练笔
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更离不开多写多练。叶圣陶在《写作漫谈》中就说:“预备写作,又要训练一副熟练的手腕。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唯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懂得再多再好的方法,不加以练习巩固,形成技能,也等于白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督促学生多积累材料,多练笔。首先,应该提倡学生多抄录。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总会碰到、看到一些美文佳句,摘录下来,慢慢形成积累,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提倡学生多写,多练笔。比如,可以倡导学生写周记,写日记。前面提到要多读,其实,多读后面必须跟上多练。有的学生读得书不少,还是感觉不会写、写不好,问题就在于练住骑车的技术要领不行,光看别人骑车也不行,必须要自己骑上去,经过多次摔打,才能学会。
教师由学生熟悉的课文入手,进入写作方法的讨论,形象具体,学生易于接受;其次,对写人物的方法一步步展开,由点到面,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三,教师设计的训练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避免了假、大、空。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过程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情况下,教师“独享”这个“特权”。千篇一律的教师评语,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也难以激发他们
把脉初中作文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