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论 为了研究中国文学, 不但需要以我观物 ( 以今观古 ) 的方式, 还需要以物观物 ( 以
古观古 ) 的方式。以物观物式的研究,有历史传记的研究,本文研究等等。对现代的我们 ( 外
国人 ) 来说,对古代中国人所做过的文学批评的研究也是一个以物观物式的中国文学研究。 为
了了解古代中国人对他们所创造的文学的看法和批评,我们须要看得懂历代批评家所用过的
惯用词汇的意思。我们教学生们某个文学作品的时候,需要给学生介绍一下传统时代中国人
对该作品所作过的论评。不过,他们所用过的专门用语很多,并且其意思往往莫名其妙。他
们太自由自在地活用太多词汇,结果使我们觉得很难指出某个风格用语所含的文学、社会和
心理的意义。虽然对某个美学范畴 ( 譬如说“风骨” ) ,或者风格用语 ( 譬如说“清壮” ) ,下
了不少工夫,好不容易得到一个相当良好的定义或者解释,不过遇到另外的范畴用语或者风
格用语,又莫名其异同。譬如说, “风骨”和“气骨”之异同,或者“清壮”和“清旷”之异
同,都很难说清楚。风格用语的意思,我们可以从字意或者分析语汇,斟酌其所指示的。可
是,风格用语是描写抽象概念的,有些意思互相冲突,有些意思重复,很多用语的意思相当
暖昧,不容易知道其具体含意,或者彼此间的关系。有鉴于此,本人愿意把各风格用语互相
的关系用集合概念整理成集合图解 (Diagram) ,找出造成风格用语的准据, 以它为坐标轴, 画
成包括全体风格用语的美意识坐标。得到那种集合图和美意识坐标的话,可以把握住风格用
语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发现中国人所使用过的风格用语里头内藏的有意义的体系。 诗是诗
人把自己的情绪和思想用有韵律的语言来表现的。所以美的范畴用语和风格用语,由于它们
本来是评价或者晶定某一篇诗的艺术特征,说出构成作品的作家的情绪或者思想,或者语言
表现上的特征等一些要素 ( 往往说出两种要素 ) 或者其状态而成的。譬如说胡应麟的如下的评
论: 王岑高李,世称正鹄。嘉州词胜意,句格壮丽而神韵未扬。常侍意胜词,情致缠绵而筋
骨不逮。王李二家,和平而不累气,深厚而不伤格,浓丽而不乏情,几于色相俱空,风雅备
“
“
极。然制作不多, 未足以尽其变。 上文的风格用语, 所谓“壮丽”、“缠绵”、 和平”、 深厚”、
“浓丽” 等等是说出构成作品的某种要素的状态而形成的形容词谓语。 就是说,“壮丽” 是“句
格”的谓语,“缠绵”是“情致”的谓语, “雄”是“才气”的谓语。 “和平”和“深厚”的主
语,胡应麟在上文没有分明说出, 可是如果参考如下的文章的话: “和平” 的主语好像是 “语”,
“深厚”的主语可以说是“思”和“情” 。 《练时日》等篇,辞极古奥,意至幽深,措以流
丽。大率祖骚 《九歌》,然骚语和平, 而此大峻刻。 七言律 ,, 互合以成声; 思欲深厚有余,
而不可失之晦, 情欲缠绵不迫, 而不可失之流。 胡应麟所谓 “句格”、“情致”、 才气”、 思”
等等可以说是被批评者观察到的构成作品美的要素之范畴用语, “壮丽”、“缠绵”、“和平”、
“深厚”、“浓丽”、“雄” 等等可以说风格用语。 “句格” 是与语言形式有关系的, “情致”,“才
气”,和“思”是与作品的内容有关系的要素,来自作家的先天气质和思想
中国古典诗歌文艺批评中美的范畴层次的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