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马家浜文化古遗址
记得是20多年前的一天,
者顾许胜采写的关于上海6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的新闻报道文章,在社会上引
起了不小的轰动。记得该文发表的第二天(1988年10月13日),时任上海市市
长的朱铭基和相关领导就来到青浦考察了福泉山等古文化遗址。关于此文背后
的采写过程笔者至今还记得很清楚,是笔者全程隋同顾许胜采写了此文。那次
调查采访先后到松江博物馆、青浦博物馆,还实地察看了a泽古遗址、广富林古
遗址等几个地方。在该文发表前的一天晚上,笔者还陪同顾许胜专程赶到家住
上海市区中山公园附近的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黄宜佩家里,就有关上海原
始社会文化情况专门作了采访与核准.
关于明确认为上海在距今6000年前已有人类生息,其主要根据就是在上海
西郊青浦区境内发现的马家派文化。与距今5500年左右的裕泽文化作比较,马
家派文化的发现把上海的人类历史推前了一千多年。马家派文化最初发现于浙
江嘉兴,
代后期,先后在青浦境内扁泽、福泉山二处遗址下层发现了马家饭文化时
期的遗存,这是目前上海地区发现的历史最久远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
在a泽遗址的考古发掘关于马家派文化的两次极为重要的发现,一是水稻,
二是水并。1961年,在扁泽遗址下层发掘出土的马家饭文化稻谷顺粒,经浙江
农业大学游修龄教授鉴定为轴、梗两个不同品种,是人工培植的稻谷,这在当时
是中国出土的年代最古老的重要水稻标本之一,为研究水稻起源、开展农业考古
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987年与1989年,先后在猫泽遗址假山墩的两侧发现的二口马家涣文化
水井,距今六千多年,与先前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层文化中发现的一口六千多年
。考古报告中为我们留下这样的记录:
1987年,在青浦裕泽遗址的西侧,上海市文管会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直径
67-75厘米的黑灰土面,起初以为是常见的古人丢弃生活垃圾的灰土坑。一般
灰土坑比较浅薄,而在清理此坑时,越挖越深,
理,才见到生土。
痕迹,显然它不是常见的灰土坑。这使在场的考古人员惊奇不已,原来这是一口
水井,而在水井中出土了具有马家派文化特点的夹砂探腹红陶盆及央砂宽愉釜
等残肉器,还有古人食用后遗弃的雇鹿等动物骨骼。井中水深丰富。这是上海
首次发现的六千多年前马家派文化时期的水井。六千多年前,上海人已经懂得
开凿水井,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或要的贡献。
油墩港水利工程,又在裕泽遗址西侧发现了一口直简形水井,L1径65厘米,因使
用推土机作业,井口已经遭到破坏,井残深约100厘米,并内填满了黑灰色的淤
泥。经过清理出土了夹砂暇循红陶釜、灰陶弹丸形渔网坠、残木构件以及鹿角、
鱼骨骼等。而夹砂腰红陶釜是马
发现马家浜文化古遗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