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视频处理技术
视频基础知识
电视技术基础
视频处理软件和Adobe Premiere
视频基础知识 视频概述
随时间动态变化的一组图像,一般由连续拍摄的一系列静止图像组成。
帧:视频中的一幅画面。
(1)内容随时间变化;
(2)有与画面同步的声音信号(即伴音)。
视频是运动的图像序列
图像: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输入或图像处理软件绘制而成。
视频:通过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或视频编辑软件制作合成的。
广播电视、通信、电视电话会议和娱乐等。
视频的分类
一种用于传输图像和声音并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优点:以模拟电信号记录,依靠模拟调幅手段在空间传播,使用盒式磁带存储在磁带上。
缺点:经过多次拷贝以后信号会产生失真,图像的质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模拟视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
由随时间变化的一系列数字化的图像序列组成。
数字化过程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
特点:可以永久地保存和无限次拷贝而不会出现任何失真,传输过程中不容易受到干扰,也没有传输距离的限制,不会因为信号衰减而导致失真,可以使数字视频达到交互使用的目的。可以进行创造性的非线性编辑。
视频文件格式
是一种音频视频交错记录的数字视频文件格式。独立于硬件设备,但各种版本不一定能够兼容播放。
ASF:流媒体格式, Microsoft开发,使用了MPEG4压缩编码算法。
WMV:流媒体格式,是ASF的升级。同等视频质量下,WMV数据量很小,很适合在网上播放和传输。
Apple公司开发,扩展名为mov,用QuickTime for Windows可播放。
4. MPEG标准
MPEG-1:压缩率很高,清晰度损失比较大。、.mlv、.mpe、.。
MPEG-2:是一种低数据率,高质量的视频压缩算法。、.mpe、.mpeg、.。
MPEG-4:运动图像压缩算法实现了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象质量,广泛应用于视频电话、视频电子邮件和电子新闻等领域,其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低(~64Kb/s)。
常用视频压缩标准汇总
压缩标准
屏幕比例
分辨率
(像素)
帧频率
备注
MPEG-1
4:3
352x240
NTSC制式
MPEG-1
4:3
352x288
25
PAL 制式
MPEG-2
4:3
720×480
NTSC制式
MPEG-2
4:3
720×576
25
PAL 制式
HDTV
16:9
1920*1080p
60
逐行,但并没有信号源
HDTV
16:9
1920*1080i
60
隔行扫描,中国标准
HDTV
16:9
1280*720p
60
逐行,中国标准
电视技术基础 电视基础
1. 基本概念
(1)帧频与场频
帧频:每秒扫描的帧数
场频:每秒扫描的场数
行频:每秒扫描的行数
(2)全电视信号:即一帧电视信号,由奇数场行信号和偶数场行信号顺序构成。
(3)分辨率: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辨率来表示。
(4)伴音:,伴音质量为单声道调频广播质量。
(5)SMPTE单位:是一个时间码标准,小时:分钟:秒:帧
指黑白电视机接收彩色电视信号时能够产生相应的黑白图像,而彩色电视机在接收黑白电视信号时也能产生相应的黑白电视图像。
在彩色电视信号中使亮度和色度信号分开传送,以便使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能够分别重现黑白和彩色图像。采用YUV空间表示法就能够实现黑白电视与彩色电视的兼容,还可以充分利用人眼对亮度细节敏感而对彩色细节迟钝的视觉特性,大大压缩色度信号的带宽。
彩色电视制式
电视制式
采用技术
制定时间
制定国家
采用的国家或地区
特点
NTSC制式
正交平衡调幅
1952年
美国
加拿大、日本、韩国、菲律宾、中国的台湾
,525行/帧,宽高比为4:3,隔行扫描方式。颜色模型是YIQ模式,其中Y表示亮度,I和Q表示色度。
PAL制式
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
1962年
德国
英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
帧频为25fps,625行/帧,宽高比为4:3,隔行扫描方式,颜色模型是YUV模式,其
视频处理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