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太中银横山隧道施工图的设计.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说明

1、太中银横山隧道施工图设计;
2、太中银横山隧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现场勘察资料;
4、《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5、《铁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从隧道进口分界里程至隧道出口分界里程。

         本着严格遵守合同,履行义务,保证权利,确保安全、优质、按期完成本工程,并根据工程的地质、水文条件,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交通运输、材料供应等情况;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施工能力、技术装备综合考虑而进行编制。
第二章   工程概况

 
        横山隧道通过陕北黄土高原梁峁区,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冲沟发育。隧道进出口沟底见基岩裸露,其它经过的大部分沟底可见中更新统风积老黄土、第三系上新统粉质粘土出露,少部分冲沟中基岩出露。
隧道所在范围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细圆砾土,上更新统风积新黄土,中更新统风积老黄土,第三系上新统粉质粘土和侏罗系中统砂岩夹泥岩含煤线层;隧道通过基岩主要为泥岩夹砂岩,产状平缓,基本为水平层理,泥岩、砂岩互层,层厚不一,薄层~厚层不等,节理发育,易产生掉块、坍塌现象。
根据设计图纸显示:洞身岩性主要为砂岩夹泥岩:砂岩,砂状结构,薄层~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泥质胶结,呈碎块状,压碎结构;泥岩,泥质结构,薄层~厚层状,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呈碎块状,镶嵌结构;横山隧道起迄里程DK333+265~DK344+713,全长11448m,设计为双线隧道,是全线范围的重点控制工程。。
进口DK333+265至DK334+, DK334++713段为直线;隧道内纵坡为单面坡,进口至DK335+070为5‰的上坡,DK335+070至出口为11‰的上坡;进口DK333+,出口DK344+。
总工期为:2007年3月1日~2009年4月30日,26个月  。

  ℃,降水量399毫米,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横山由于受极地大陆冷空气团控制的时间长,受热带海洋暖气团影响短,所以一年里寒季长,热天短,温差大,富日照,降水少,风沙多,季风气候特别明显。,最高气温在七八月份,;最低气温在一二月份,。无霜期146天。,降水日76天。降水年际变化大,一年中冬干、春旱、夏秋多雨。晴天多,阴天少,日照丰富,光能资源居于全省前列。


隧道设计以Ⅲ级围岩为主,分布总长度为9690m,占隧道总长的85%;Ⅳ级围岩分布总长度为1390m,占隧道总长的12%;Ⅴ级围岩分布总长度为368m,占隧道总长的3%。
横山隧道围岩级别分布表
序号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长度
围岩级别
1
DK333+265
DK333+425
160

2
DK333+425
DK333+600
175

3
DK333+600
DK343+290
9690

4
DK343+290
DK344+505
1215

5
DK344+505
DK344+713
208

6
合计
11448

隧道断面:横山隧道设计断面内轮廓按照《铁建设【2003】76号》及《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200km/h路段,双线隧道轨顶面以上净空横断面面积不应小于80m2的要求,。横山隧道结构轨面以上断面设计为单心圆,其净空半径605cm,具体结构见图-1所示:(以Ⅲ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为例)

横山隧道主体结构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Ⅲ级及Ⅲ级围岩以上地段采用曲墙带仰拱的C25素混凝土衬砌,Ⅳ级围岩加强及Ⅴ级围岩加强以上地段,隧道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Ⅳ级围岩以下地段,隧道采用C25混凝土结构。其各级围岩的支护参数详见附表。
防排水设计: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隧道拱墙防水等级为一级,二次衬砌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不小于P8 ;隧道内设双侧水沟及中心水沟排水;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防水采用EVA 防水板,防水板后设φ50mm附膜盲沟,环向盲沟每10m一道,边墙墙脚纵向设φ80mm附膜盲沟,同时,每隔5~10m设泄水沟将水排至洞内侧沟;二次衬砌施工缝采用中埋式

太中银横山隧道施工图的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d43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