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拔火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罐的类型:玻璃罐、竹罐、陶罐点火方法: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拔罐方法:坐罐法,又名定罐法,适用于阵痛治疗;闪罐法,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多用于脊背、大腿等面积较大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刺血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min。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凝血功能情况)。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二、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三、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五、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六、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部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4、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使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扣至选定的部位(穴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一般10min。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6、
拔火罐操作流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