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朋友都用上了大容量的DMA或UDMA-33标准的硬盘。在微软的Windows98下为了使得DMA或UDMA-33标准的硬盘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在计算机的CMOS或操作系统中打开IDE硬盘的DMA(直接存储器存取)这项功能。但是在Linux平台中,Linux是不会自动的打开DMA模式,所以在Linux中使用这些IDE接口的UDMA-33标准的硬盘感觉数据传输远远没有在Windows中快。事实上,Linux平台中也可以通过软件来打开DMA模式,以下就是Linux下的硬盘提速的具体做法。
首先,在Linux下打开DMA模式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备份硬盘上的数据。因为在开启DMA模式之后谁也无法预料到硬盘是否还能正常工作,数据是否还完整。把Linux下所有的重要数据备份到其他硬盘或是CD-R等存储媒介上是最好的选择,请不要把数据备份在同一块硬盘上,更不能把数据备份到同一个硬盘分区。
第二步需要修改hdparm目录下的一些设备节点参数。但是修改这些参数必须以超级用户(ROOT)的身份登陆Linux系统才行。普通Linux用户没有这个权限修改hdparm目录下的东西。下面就是一个修改硬盘设备节点参数的例子,注意,不同型号,不同容量的硬盘可能列出的参数不太一样,但是修改的过程和方法大体上是一样的。
# /sbin/hdparm /dev/hda
/dev/hda:
multcount = 0 (off)
I/O support = 0 (default 16-bit)
unmaskirq = 0 (off)
using_dma = 0 (off)
keepsettings = 0 (off)
nowerr = 0 (off)
readonly = 0 (off)
readahead = 8 (on)
geometry = 629/240/63, sectors = 9514260, start = 0
#
要注意的是,OFF代表此参数不起作用,ON表示打开此功能或模式。上面的参数列表写的非常清楚,Multcount(多扇区读)没有打开;此硬盘格式为16位格式;DMA数据传输模式没有打开。很显然,这样的参数并没有使硬盘达到最佳的优化,没有能完全发挥当今高速IDE硬盘的性能。
为了优化硬盘,提高硬盘的数据传输速率,首先还是要了解以下这些参数的含义:
c3 :就是把硬盘的16位格式转换为32位模式。
m16 :改变硬盘的多路扇区的读功能,-m16可以使得硬盘一次读入16个扇区的数据。但是不是所有的硬盘都支持这个功能。使用hdparm -i /dev/hda 可以察看您的硬盘最大能读写的扇区数目。
d1X34 在支持DMA-capable的硬盘中,这个参数可以支持双DMA通道的数据传输模式。
d1X66 在支持UDMA-capable的硬盘中,这个参数可以支持双DMA通道的数据传输模式。
了解以上参数的作用和含义之后,现在请您仔细检查硬盘上面上的标签,看看您的硬盘是否支持DMA 或者 UDMA模式,然后才对照这些参数来优化您的硬盘,以防出现不可预见的错误。
优化硬盘的参数,也可以参考下面的例子,注意,不是所有的硬盘都适用一下的优化参数,请按照实
Linux服务器硬盘提速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