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说课设计
李芳
一、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人教版第一册中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识字量较大,但绝大部分都是常见字,识记的问题应该不大。在朗读方面,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诗歌、韵文,这样的童话还是第一次涉及,朗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用较充裕的时间,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在心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针对以上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认知目标:认识11个生字。理解“数不清”,“飘落”,读准“雨点儿、地方”等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和有感情地朗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将要采用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学法将引导学生运用想像法、诵读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语导入新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于是在上课伊始我采用了猜谜语导入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朋友,老师说一则谜语大家猜一猜好不好?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生:雨。师板书:雨边写边说:你们瞧——这多像两扇窗户呀,下雨啦,雨点打在玻璃上,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雨滋润着花、滋润着草、滋润着庄稼,人们都很喜欢它。于是,大家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雨点儿。这个过渡语让学生初步了解雨水对植物的作用。
因为“雨点儿”这个儿化音是一个朗读难点,我通过范读、创设情景和雨点儿打招呼等来降低和突破这个难点。同时,我运用简笔画,使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我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教、以读促教,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这篇课文是他们遇到的第一篇较长的课文,朗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范读时,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1)优美的画面、淡淡的音乐,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让他们整体感知文本美。接着鼓励学生自己试着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是识字的第一步,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同时渗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个圈圈出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老师、同桌。这样一来,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也成了复习拼音、自主识字的过程,同时为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我把识字、认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习生字“数”、“清”、“彩”“飘”、“落”,到认读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 继而整合成一整句话“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层层递进,降低了朗读的难度。
《雨点儿》1课1说1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