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文学史中的汪曾祺.doc探析文学史中的汪曾祺
青岛大学文学院
摘要: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他早熟而晚成, 创作始于上世纪40年代,解放后从事戏曲工作,进入新时期以后,年过六旬的汪曾祺重新提起笔来,发表了大量独異风格的小说和散文。汪曾祺就像一条被埋在地底下的河流,被发掘出来,逐渐引起学术界的瞩目。木文主要根据汪曾祺在不同文学史中的书写,来探讨他的文学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汪曾祺、文学史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作家,他的独特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风格独特,二是时间跨度之久非一般作家所能及。汪曾祺的创作风格颇受乃师沈从文的影响。汪曾祺在报考丙南联大时,由于战乱住在一座小庵里, 当时他只带了两木书,一木《沈从文小说选》,一木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他在《自报家门》中说:
“这两木书定了我的终身。这是我对文学形成比较稳定的兴趣,并且对我的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实,沈从文对汪曾祺的影响还体现在人生观念和对生活的态度上。丙南联大毕业后,汪曾祺一时找不到出路,一度想过自杀。沈从文多次写信开导他,并帮他联系亲朋谋出路。他在信中反复提醒汪曾祺:,要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一个人活在世上“总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东丙”。沈从文对汪曾祺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的。
汪曾祺在40年代就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解放后主要从事戏曲工作, 写过京剧剧木,如《范进中举》、《河伯娶妇》、《洛阳宫》……,还参与了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改编,直到八十年代才真正成名。1980年是汪曾祺创作的丰收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小说《黄油烙饼》、重写小说《异秉》、《受戒》;散文有《与友人谈沈从文》、《果园杂记》……之后汪曾祺的创作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他就像
一条被埋在地底下的河流,被发掘出来,逐渐引起学术界的瞩0。
一、 朱栋霖主编的《中凹放到了一节里, 共同收入到“80年代小说”这一章。80年代确实是汪曾祺名声大噪的吋代,将他放在这一章里也是理所应当的,但为什么要把他和贾平凹安排在一起?这看似随意的安排,却有作者的匠心所在。贾平凹是汪曾祺欣赏的为数不多的当代作家之一,汪曾祺曾推荐过两个作家到爱荷华的凹, 而另一位是林斤澜,可见汪曾祺对贾平凹的看重。贾平凹和汪曾祺在很多方面有相似的地方,都喜欢写字、绘画、对古董野史有浓厚的兴趣。贾平凹早期的商州系列作品颇有汪曾祺的风范。这一点温儒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也有提及,温儒敏认为汪曾祺的文体风格影响了很多当代青年作家,如阿城,何立伟、贾平凹等,所以把汪曾祺与贾平凹安排在一起是合情合理的。艽次,朱栋霖的文章整体比较凝练。他先简要谈了汪曾祺的生平、著作,随后又以《受戒》、
《大淖记事》为例介绍了汪氏小说的特点。综合起来看,朱栋霖版的文学史对汪曾祺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虽然凝练,但对初识汪曾祺的人也有一定助益。
二、 在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对汪曾祺的介绍不过寥寥九百字,可谓简而又简。文中对汪曾祺的创作主要是按年代、地域、艺术基调划分, 对汪氏的小说特点也只是概括性的提及了重风俗民情和“散文化”两个方面。或许是囿于文学史宏大的叙述框架,洪子诚对80年代的作家如莫言、贾平凹的
探析文学史中的汪曾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