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胡海
1
(一)形成背景
(四)基本程序
(五)仲裁、斡旋、调解和调停
(二)特点与管辖范围
(三)基本原则
(六)评述与案例分析
2
(一)形成背景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在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和程序的谅解协议》(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the Governing Settlement of Disputes, 简称DSU)。
DSU共27条和4个附件,主要内容涉及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成员方的一般义务、适用范围、管理机构、一般原则、基本程序、特殊程序等。
3
一、对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评述
尽管GATT作为一个事实上的国际贸易组织已经被WTO所取代,但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定和近半个世纪的争端解决实践,不仅是WTO争端解决机制赖以建立的基础,而且是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然而,GATT争端解决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却严重阻碍了GATT作为一个事实上的国际经济组织作用的发挥。
第一,GATT争端解决中一般程序与特别程序之间缺乏明确的协调制度
第二,GATT争端解决机制处理问题的范围有限
第三,一些程序的规定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缺乏执行裁决的保障机制
5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产生
东京回合在东京回合的谈判中,GATT争端解决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但这些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弊端。
乌拉圭回合 1986年的乌拉圭回合正式将争端解决机制列为谈判重要议题之一,乌拉圭回合谈判委员会专门设立了“争端谈判专家组”。从谈判的内容的侧重点、争论的问题及形成的成果来看,可将谈判分为两个阶段:
6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产生
主要内容:机制性质的定位;专家组的程序;专家组报告的通过和执行;以及诸如争端第三方的利益;不发达成员的待遇等方面制度的问题。
分歧:美日欧
成果:通过了《GATT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改进的决议》
第一阶段(1986年-1989年)
7
第二阶段(1989年-1993年)
主要内容:一是在第一阶段形成的初步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二是针对实践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提出“违法之诉”与“非违法之诉”的处理,单方面报复行动的禁止,建立上诉程序等问题,并将其纳入议题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更具有司法性质的争端解决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阶段,以欧共体为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基于现实意义的种种考虑,改变折中立场,转而支持美国主张的加强争端解决机司法化的改革方向。这一转变对加速最终协议的达成起着关键作用。
8
(二)特点与管辖范围
一、特点
(1)鼓励成员通过双边磋商解决贸易争端
世界贸易组织鼓励争端当事方通过双边磋商达成相互满意的解决方案。当然,这种解决方案不得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也不得损害第三方的利益。
(2)以保证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有效实施为优先目标
争端解决机制的目的是使争端得到了积极有效的解决,争端各方可通过磋商,寻求均可接受并与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协定或协议相一致的解决办法。
9
特点
(3)严格规定争端解决的时限
为了迅速解决争端,争端解决程序的各个环节均被规定了严格、明确的时间表。
(4)实行“反向协商一致”的决策原则
WTO争端解决机制引入了“反向协商一致”的决策原则。
10
WTO争端解决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