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
姓名:张婷婷
系部:现代服务部
时间:2016年10月9日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
摘要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快,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也要跟着变。计算机基础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入门的基础课。本文探讨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的现状和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设想。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块化教学
计算机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必修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逐渐深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许多学生既不能很好地运用Office软件。如何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体现。关系到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能力。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教学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艺术。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去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学,轻松的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一) 1、内容更新慢。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突出中职特色,与高职差不多,内容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节奏。另外,教材的选择过于随便,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过于简单的教材学生学不到东西,过难的教材学生又接受不了;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也是同一教材;教材和软件系统不能及时更新,常常出现教材与上机试验软件不配套的现象。
(二)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时,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尤其是讲它的编程语言和方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生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的恐惧感。要知道我们教育对象是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文字图表处理Word、电子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小模块等。
二、新课标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日常使用知识和技能,掌握使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还需做如下改进:
(一)编写校本教材,因材施教。使用传统的中专统编教材,存在教学知识老化,理论过多等问题,以该方式培养出的学生,第一不能与社会接轨。第二不能为其它需要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打好基础。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
衰减周期短,技术淘汰快。有的学生抱怨“学校学的都没有用,现在用的学校都没教”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开发校本教材。打破统编教材的知识体系,按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
中职计算机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