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体会 XX年7月8日至11日,跟随着院级下乡队伍进行了一次三下乡活动。活动途中,参观了在建猪场,生态稻田和生态农庄。整个旅程下来,个人感觉最深刻的是一个“新”字。便是新观念、新技术、新方向。如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农业经济利益空间的大有可图。这次活动过程中接触到的项目发展代表人不只一次表示,未来几十年中国农业经济绝对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我们要怀有充分信心。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总是听到有机、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词汇。由此可见,农业投资人及生产生产商们已经在开始迎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观念已经在开始初步转型。这些人本身手上就有着一定的资金,他们可以联合新生技术人才,采取绿色生产技术,发动大规模有效的宣传手段,投入固然不低,但收入也确实有提高空间。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农民阶层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没有资金,没有全面且现进的机械化覆盖面,收入高低程度暂且不论,又怎能像前者那般将绿色进行到底? 在飞速崛起的现代中国社会,相比于先进的工业和商业,农业确实是落后不少,然而,中国作为一个以农业为根基延绵了五千多年的古老文明,农业却着实成为了一块发展短板,当然,这是从某一方面而言。中国领导人当然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所在,早早地便施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农田补贴政策。但是这仍然阻挡不住农民外出务工的大潮,其原因在于每亩一百多块的补贴外加一百二至一百三每一百斤的谷价,再扣除肥料费、农药费、稻谷收割费和人工及车辆搬运费,此外还要承担恶劣天气原因所带来的收成风险,最后利润最多是一两万块钱,而且这还是在一户农户承包了二十几亩农田且亩产八百斤以上的前提之下。说到这里,这其中利益得失自然也就不用细算了。中国农业不比发达国家,拥有全面的机械化覆盖面,连农药喷洒都是直升机高空喷洒,相比之下,中国农民的人工逐亩喷洒,就显得小儿科了。外整的农田环境,再加上个人机械全套设备,利润空间和国内相比岂可同日而语? 如今看来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浅显一谈首先还得从以人为本说起。必须得有目光长远且懂得利用现代技术的领头人,来带领农民谋取利益最大化。这样的话,大学生村官便有了用武之地。虽说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没有实际的生产经验,但他们有闯劲敢于开拓新天地,敢于尝试新事物,愿意去结合多方力量来发展地方经济,这是现在绝大多数乡村干部所缺少的良好品质。但是,环顾现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力量,大学生村官实在是寥寥可数。缘由何在?其一,人们轻农观念根深蒂固,哪家父母不盼望着自家子女能有个体面的工作,在办公室吹空调难道不比整日在太阳底下东奔西跑来得强?其二,大学生村官算不上是公务员,工资福利方面那是远不能和正牌公务员相提并论的,虽说任期结束后大学生村官在就业或公考方面有一些优惠政策,但也仍旧是未知数。综上所述,环境太艰苦,未来仍未卜,这便是原由所在。于是,乡村发展没有了新鲜血液的加入,现有的大多数基层干部又太过于固守成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并没有想着如何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只想着安稳度过任期便结束,而且其中,倚着老百姓对国家政策消息来源不通达,将政府补贴收入囊中的也大有人在,这样
三下乡实践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