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望舒生平简况
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
1926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加入共青团。
1928年发表《雨巷》被称为“雨巷诗人”。
1929年4月,诗集《我底记忆》出版。
1932年赴法国留学。
1933年,诗集《望舒草》出版。
1935年回国。
1936年,与穆丽娟结婚。戴望舒、
1937年,出版《望舒诗稿》。
1938年,在香港主持《星岛日报》文艺副刊《星座》。
1940年,妻子返回上海,后离婚。
1942年春,被投入日本监狱。
1943年,与杨静结婚。戴望舒、
1949年,与杨静离婚,返国。
1950年2月28日,病逝。
戴望舒、穆丽娟结婚照
戴望舒、杨静及其子女
戴望舒手迹
1. 萧红与戴望舒
萧红(1911-1942)是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她原名张迺莹,另一笔名悄吟,出生于黑龙江呼兰。
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l940年抵香港,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 萧红与戴望舒
戴望舒亦是近代文坛上的大家。一首《雨巷》令人追思无限。本诗是他的另一名篇
1. 萧红与戴望舒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而在此之前,萧红已应望舒的约稿,在戴主持的《星岛日报》之《星座》副刊发表作品。1940年秋,萧红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传》,也经望舒之手在《星岛日报》连载。1942年1月20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25日,葬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当年11月,戴望舒与好友叶灵凤一同第一次拜谒萧红墓,摄有照片,“口占”初稿当即在此时吟就。
二、作品分析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1、诗的版本。
版本一。
墓边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偷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9月10日载香港《华侨日报·文艺周刊》33期,原题《萧红墓边口占》。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