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一、货币
1、货币是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不是商品,是国家或地区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还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
3、经济往来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信用卡和支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信用卡是电子货币,不是货币。
4、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使用外汇;异地购物一般使用信用卡。
5、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发行过多,可能引发普遍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过少,可能引发持续物价下跌,导致通货紧缩。
6、汇率变动的影响:
(1)一国货币(本币)升值,本币汇率升高;另一国(外币)货币贬值,外汇汇率跌落。
(2)本国货币升值,能兑换更多的外国货币,有利于进口(本国货币能兑换更多的外币购买外国商品),不利于出本国商品在外国用外币标价升高即物价上涨,需求下降,会导致本国工厂减产或倒闭,造成工人失业);有利于本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对外投资;不利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留学、旅游、投资。
7、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对外:对世界金融的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价值和供求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3、商品降价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该商品的社率提高,社时缩短,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反之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对相关商品的影响: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其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是调节产量;二是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或直接因素:居民收入。
居民消费还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还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3)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2、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3、消费类型:(1)按付款方式分:钱货两清、贷款消费、租赁消费。钱货两清最常见
(2)按消费方式: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4、消费心理有哪些?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5、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二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三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四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方式,消费质量与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四、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由初级阶段生产力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有利于增强综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经济的支柱。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4、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按是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
5、什么是收入分配公平? 为什么要解决收入分配公平? 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2)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措施——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1)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2)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
3)保证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
高中政治重点必背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