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幼教论文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幼儿园吴亚梅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有许多教师是在教孩子一些初级的科学知识,即使有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也仅仅浮于表面的形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破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时要根据其年龄特点、顺应其兴趣来选择合适的内容。
一、从兴趣出发,变预设为生成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时间虽然是零散的、短暂的,但其蕴含的教育内容和时机是很丰富的。因此,我们从周围众多的科学现象中就地取材,并以敏锐的观察捕捉幼儿感兴趣、好奇的、熟悉的话题,生成适合的科学活动,及时捕获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随机生成科学教育内容,引导幼儿感受科学、体验科学,使幼儿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化冰”实验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很多操作材料:可以对比融化的冷水与热水、毛巾、暖袋、锤子等,原以为肯定有很多的孩子选择方便而且融化速度比较快的热水与暖袋,但出乎意料的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是锤子,他们用锤子敲击冰块,把大冰块敲成小冰块,再由小冰块变成碎冰块,在一次次的敲击声中,孩子们发出了会心的笑声,体验到快乐。看到幼儿对敲敲打打很感兴趣,我就在科学区角丰富了锤子、尺子、螺丝等工具,让孩子自己去玩,这个区角成了选择最热门、最受孩子欢迎的区角。
二、从细节入手,由拒绝到接受
科学活动中教师要细心呵护幼儿稚嫩的心理,处理好每个细节,避免给幼儿留下心里阴影。“认识蚯蚓”时一位老师在活动一开始就问孩子:“你们害怕蚯蚓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怕!”导致大多数幼儿不敢接近、拒绝观察。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提问与言语暗示,反而使幼儿产生了害怕与拒绝的心理。我在施教时对孩子们说:“蚯蚓是土壤的好帮手,你们愿意做它的好朋友吗?”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个新朋友,并没有排斥与害怕的心理。接着展现蚯蚓的一家:蚯蚓爸爸、蚯蚓妈妈、蚯蚓宝宝,蚯蚓妈妈最爱臭美,喜欢照镜子,但不知道头跟屁股在哪儿?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立即联想到在家里妈妈最爱打扮也喜欢照镜子,引起了共鸣,纷纷拿着放大镜,都想看个究竟。
不少女孩子害怕这个软绵绵的小生命,就是不肯近距离接触它,更不敢摸蚯蚓的身体。我便在旁边提供了一些一次性的手套,给那些想摸又不敢摸蚯蚓的孩子提供了帮助,虽然仅仅只隔了一层薄薄的塑料,但在孩子的心里筑起了一堵勇敢的城墙,让孩子敢于尝试,勇于面对。迈过了“害怕”这个坎,孩子们觉得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更多了一份自信。
三、从需要着眼,化复杂为简单
哲人说得好:听了可能就忘了,看了会记得了,做了就理解了。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尽量把复杂的活动简单化,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注重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但提供的探索
适合地才是最好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