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以“灯”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二)能力目标:把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风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寄寓文中的思想感情,即在抗战最艰苦时期唤起
全国人民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灯”内涵升华过程。
(二)难点:把握本文虚实结合,蕴含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思想感情。【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点拨【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白杨礼赞》,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托物—具体实物——白杨树言志—抽象感情——歌颂北方人民坚强、力争上游的斗争精神。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托物言志的另一篇文章——巴金《灯》。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⑴文章开篇作者的心情如何?(在文章中找出原话) 老师点拨: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⑵文章结尾,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
老师点拨:文章结尾,作者看着这人间不灭的灯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⑶作者起笔写“窒闷”感,收笔时却落在“微笑”上,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作者的心情有如此的转变? (带着此问题要求学生在书中划出有关“灯”的语句,然后试着给文章中所写的灯进行归纳分类)
作者是依照什么思路来安排材料的?请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哪些灯?这些灯的作用?
几处平房里射出的几点灯光(眼前) 扫淡黑暗的颜色(温暖之灯)
雪夜豆大的灯光(回忆) 给人指路(引路之灯)
哈里希岛的长夜孤灯(联想) 导航(亲情之灯)
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眼睛(爱情之灯)
桌上的油灯(回忆) 鼓舞(生命之灯) 可以看出,作者以“灯”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把现实的感受和一些故事串联起来表达中心。
从作用上看,作者所写的灯光可以分成三类: ⑴能给人以温暧,明亮的灯; ⑵能给人指路的灯;
⑶能给人希望的生命之灯; 三、象征手法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
举例: 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精神, 故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鸳鸯------爱情的象征龙-----皇上最高权力鸽子-----和平
杨柳------别离兰花-----纯洁牡丹-----富贵梅花-----坚强不屈
“灯”的象征意义?
(提示: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分析)(巴金写《灯》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极端困难的相持阶段,当时日军对我抗日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接二连三的“扫荡”,实行了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而国民党反动派在这时则掀起了第二次反动高潮,并且还阴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巴金在西南地区目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心情十分苦闷,后来在共产党的关怀帮助下,抗日救国的意志更加坚定,民族解放战争必胜的新年化作战斗的力量写下了鼓舞民众斗志的文章)
老师点拨:只要有灯,就会有光明、温暖,给人指明方向,鼓舞人们前进,由此可知“灯”“灯光”象征光明、希望。寄托作者对光明的赞美和向往,表明光明必将驱散黑暗,中国人民必将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托物言志
托物——具体实物——灯
象征希望、光明
巴金《灯》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