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知识点
篇一: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空气、适宜的温度。
,但生长需要阳光。
、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潮湿的环境中。
。
,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
。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
。
,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反光镜。
,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
。
: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凸透镜。
,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
小学科学,五年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