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诵经典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研究”峡山区太保庄街道新河头小学校本课程一、学校简介新河头小学现有在校学生347人,拥有12个教学班,教师34人。领导班子精诚团结,理念先进,率先垂范,开拓创新,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学校拥有一支思想觉悟高、潜心致力于学生、精于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在读研究生2人,取得“学士学位”的5人。山东省优质课获得者2人,潍坊市级优秀教师1人,潍坊市最美乡村青年教师1人,潍坊市教学能手3人,潍坊市优质课获得者5人,县区级优秀教师11人,县区级优秀班主任3人,县区级优秀辅导员6人,县区级优质课获得者12人,县区级教学能手6人。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优雅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舒心学习、教师的顺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全街道组织的歌咏比赛、书画比赛和各种运动比赛中,新河头小学总是以优异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兄弟学校。2012年4月,学校艺术队的大合唱《十送红军》,在潍坊市组织的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12年7月代表峡山区参加了潍坊市的比赛,荣获第七名的好成绩。二、课程设计理念充实学生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三、整体框架简介㈠实验程序整个实验是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深入阶段三个阶段进行的。⑴课堂教学⑵日常活动⑶大型比赛总结阶段课题实验小组对第一、二阶段实施过程中所积累的数据材料等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撰写出了总结报告。本课题已经通过了山东省“十一五”重大问题研究课题鉴定。㈡教材“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诵经典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研究”以自编校本课程《中华诵·经典诵读(新河头小学校本教材[试用版])》,内容主要包括:经典古诗词(以唐宋诗词为主)、三字经、千字文等,每篇诗词都有注释、译文等,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二年级采用的是拼音版。在背诵数量上,不同的级部有不同的要求,一至二年级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三至六年级每周背诵三至四首古诗词。㈢课堂结构在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们,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筛选、修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自读感悟(自主探究)—交流观点(小组合作学习)—争议辩论(班内合作学习)—达成共识(形成结论)—感情诵读(情感升华,感受诗文美的韵律,熟读成诵)”四、具体案例《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李秀梅教材分析《泊船瓜洲》一诗,是作者在离乡途中所作,而从“泊”字看来,作者写于夜间(古人当时的行船是日行夜泊)而此时的作者是在船上过夜,远望渐渐离自己较远的家乡,可能是在感慨什么时候能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文本中的一二句出现了三个地名:京口、瓜州、钟山,而钟山就在南京,诗人出发的地方,也就是诗人心目中的家乡。瓜州是作者现在的所在之地,虽然京口和瓜州只隔一条长江,但是京口属于江南而瓜州属于江北,这样在作者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距离,前者属于家乡而后者属于异乡,这种心理上的分离感是非常强烈的。三四句,也就是本诗所广为流传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吹绿)字传神的写出了长江南岸(也就是作者心目中的家乡)的一派春色,站在瓜州去遥望自己的家乡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