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劝学》,完成本课的教学需要2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为了更好地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说教材:
1、本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劝学》是中职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是先秦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本单元是培养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这篇文章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体现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思想观点,不仅对现在的中学生树立信心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习到议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对学生学好议论文有所帮助。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学习的意义,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重点的文言知识和比喻论证的作用。
二、说教法:
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
三、说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阅读理解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本次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运用荀子的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来导入新课。因为这句名言是中学生较熟悉的一句话,这样导入使学生更好的接近作者,进入角色,从而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二)解题:
(1)劝的意思为鼓励与现在的劝说的意思不同,同时在全文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作者简介:主要抓住作者思想、历史地位,文学成就。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详细了解荀子。
(三)诵读:
(1)听录音:正字正音。注意录音中的停顿、语气、作用的感情,这样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
(2)老师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感受古代优秀文化的优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3)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一是自由读,二是齐读,同时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问题一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问题二是作者从哪些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这样诵读可以使学生在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路。
(四)分析第一段:
首先给学生串讲,并运用多媒体展示,重点讲“君子”、“已”两个实词,然后,给学生指出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思路,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给学生提出两个思考问题,一是作者怎样提出论点的?二是为什么“学不可以已”。第一个问题答案是开门见山,是让学生体会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方法。第二个问题是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和作用。
(五)分析第二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从以下三个环节对课文第二段进行重点分析。
1、找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
劝学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