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文本解读:
这三首诗都是作者在身陷囹圄之时,面对着国民党的血腥迫害,坦然面对死亡,宁死也不愿背叛人民、背叛党的英雄写照,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时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这三首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富含深情,表达作者的豪迈气概和一腔爱国热情。
课前预习:
,熟练朗读诗歌。
。
。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
,熟练朗读诗歌。
。
4、体会作者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评价任务:
1、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结合诗句作品中作者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回顾革命英雄: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罗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伏契克的报告文学《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尼契的小说《牛虻就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的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赤子之心,今天我们学习几位革命者的诗篇,来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认识革命英雄:
学生介绍:
★学生1: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学生2: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4年11月9日,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时年39岁。
★学生3:陈然(1923--1949),河北人。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任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特支书记,1948年四月被捕,1949年10月28日被国民党反对派杀害。
三、朗读诗歌——感受英雄气质:
1、诵读指导、标注节奏。
明确朗读要求:
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 、感情的把握、节奏的划分等。
(选择一首诗歌,用“/”表示节奏,着重号表示重音朗读,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教师板示:
(1)《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囚歌三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