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苏联到俄罗斯分权实践和启示.doc从前苏联到俄罗斯分权实践和启示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前苏联经历了集权管理阶段,也经历了打破集权体制、探索分权道路的阶段。其探索过程是痛苦的,甚至伴随着血雨腥风。
、前苏联计划体制下的分权试验
1956年,前苏联做出的一项重要改革决定是将经济管理的重心由部门转移到地方,也就是由条条转移到块块,由U型结构转变为M型结构。1957年,撤销了 25个部,代之以105个经济区。1959年后,小的经济区委员会又开始合并为大的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中心委员会和最高委员会,最后各个部委陆续恢复,到1963年工业管理机构反而扩大了近3倍。
前苏联进入1960年代以后,无论是实行集权还是分权,都无法激发整体经济的活力。对其原因,有各种评论。其中,奥尔森的解释是独特而有说服力的: 中央计划经济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共容利益主导期, 分利联盟发展期,以及体制僵化期。前苏联进入体制
僵化期后,没有人关心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经济表现越来越差,贪污、腐败盛行,对国有资产的存在大家都抱着“不拿白不拿”的心态。人们的行为表现为从既有的“蛋糕”当中分得一块,而不是努力去做大“蛋糕”。这正如本文第三节所讨论的,分权是依托于体制的,当整个体制已经陷入这种僵化阶段, 分权是无能为力的。
二、俄罗斯的激进改革与强分权形态
根据陆南泉的研宄,“休克疗法”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结为自由化、稳定化与私有化。
1992年初激进改革的具体措施是:(1)从1992 年1月2日起,一次性大范围放开价格,结果是90% 的零售商品和85%的工业品批发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2)实行严厉的双紧政策,即紧缩财政与货币, 期望迅速达到无赤字预算、降低通胀率和稳定经济的目的。(3)取消国家对外贸的垄断,允许所有在俄境内注册的经济单位参与对外经济活动,放开进出口贸易。(4)卢布在俄国境内可以自由兑换,由原来的多种汇率制度过渡到双重汇率制,即在经常项目下实行统一浮动汇率制,在资本项目下实行个别固定汇率制,
并逐步过渡到统一汇率制。(5)快速推行私有化政策。俄罗斯政府规定,在1992年内要把20%〜50%的国家财产私有化。1992〜1996年,私有化的任务基本上完成。在19%年,私有化的企业和非国有经济的产值分别占俄GDP的60%和企业总数的70%。
三、叶利钦为什么选择“休克疗法”
当时以叶利钦、盖达尔为代表的俄罗斯民主派之所以选择“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有其十分复杂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斯大林之后的历次苏联经济体制改革都未取得成功。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及计划经济体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一直被作为右倾修正义加以批判。在苏联解体前,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未解决,主要包括:商品生产的主体问题。企业没有成为独立的生产者,企业生产的目的只是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改革理论的研宄与改革实践,主要集中在使计划与市场两者结合的问题上,而不是集中在如何建立与发育市场体系问题上;价格形成体制问题。由于苏联时期的价格改革没有围绕形成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体系这个根本目
的来进行,因此,合理的价格形成体制未能建立起来。二是经济形势极其严峻,这是最为直接的原因。
在苏联模式下,经济增长率递减,由高速到低速,再到停滞,再到危机。1990年,在1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有95%以
从前苏联到俄罗斯分权实践和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