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听吴教授报告有感有感.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今天有幸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报告,深受启迪,
我想谈谈其中的从教课文道教语文的内容。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以文本的深入解读组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感悟老师的感悟,这是“教课文”的语文课的主要特征。而“教语文”的语文课主要特征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以语言的运用组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
要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艰难转身,首先要把握语文课程性质,转变思想观念。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不是依靠理解课文内容渗透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而是在传授语文知识、技能、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转变了思想观念,才能为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艰难转身奠定思想基础。
课文只是个例子,那么不同的课文可以用来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同一篇课文也可以用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每篇课文实现一个或几个小目标,再通过几篇课文巩固这些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一个学期之后得到显著提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目标是统一标准的,并未量身定制。不能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就容易造成目标过高或过低。目标的制定以及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学生学习起点为依据。
做好读写结合训练,注重语言的运用练习。“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可实践告诉我们,说这个再见是很艰难的。这要求我们多关注语文的因素,多关注语言的运用,多关注语文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只要教师有语言运用的意识,并努力创造语言运用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学生创造多种运用语言的途径,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广阔空间里摸打滚爬,增强训练的胆量和自信,感受语言运用的规律,提升语言的敏锐度,从而逐步把握语言运用的方法。在阅读时同学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你可以让学生说说简短的话,哪怕一句话都要鼓励学生,特别要指导学生说正确、说完整、说流利,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自信和习惯。说了之后,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笔写下自己刚才说的话,耐心指导学生慢慢起步、扶着栏杆走路,尝到学走路的乐趣。这一系列的运用就融合了读书、说话、写话、练字几个环节,是语言运用的综合体,是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途径。
寻找写点,加强读写结合训练。在读写结合中学生可以将文本的消极语言转化为写作中的积极语言,平时的语言积累在这里得到输出和运用,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强化语文学习的动力。结合课文挖掘写点,随文练笔,既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又能促进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随堂练笔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写,小组合作写,同桌互相学习,集体讨论评价,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尽情释放,随时享受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写点”,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要想办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将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写下来,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一个艰难的转身过程,但只要我们坚持学习,转变观念,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堂中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多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就一定能实现这个艰难的转身,而且如

听吴教授报告有感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