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特定的地域位置、气象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特点,决定我省是一个洪涝以及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涌现了杭州、宁波、温州等经济发展强市,跨入全国经济百强县的县(市区)数量为全国之最。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12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546元和6096元。浙江省正以一个资源小省不断壮大为经济强省,昂首步入二十一世纪。浙江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对水利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依靠河流自然调蓄能力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除害兴利、合理调配水资源,我省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兴建一大批水库工程,在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几年来,中央及省安排了大量投资,完成了“千库保安”工程,提高了病险水库的安全标准,增加了水资源的调蓄能力。由于水库的效益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涉及面广,因此,今后应按照“统筹兼顾,兴利除害,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库。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发改农经[2004]1644号《关于加强对水库建设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120号)精神,省发改委、省水利厅以浙发农经[2004]946号文转发布置全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要求在已批准或编制的水利规划基础上,结合我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抓紧编制全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
浙江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由省发改委牵头,省水利厅组织编制,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具体承担,各市(县)发改、水利部门参与共同完成。2004年12月编制完成《浙江省水库建设规划工作大纲》。根据《大纲》要求,2005年1月开始调查收资,各市县相应开展区域的水库建设规划,并上报水库建设规划简要报告。按照符合规划和具备一定前期工作基础的“双控”原则,对地方上报项目进行筛选,“双控”原则:
一、水库建设必须符合已批准的各类水利规划。
二、前期工作有一定基础。对列入“十一五”实施的水库工程要求:已达项目建议书及以上阶段深度要求的;项目建议书阶段等前期工作已组织开展(附合同)的;有详细的前期工作计划,并经当地人民政府确认的。
根据这两条原则,对地方上报的规划水库进行了严格把关,进行汇总整理,于2005年7月完成“初稿”在水利网上公示,广泛征求各地意见,并在9月份的“十一五”水利规划项目对接会上,面对面征求意见。根据地方意见,2005年11月修改形成《浙江省水库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下发各市县,再次征求各方意见。2005年底省水利厅将《规划(送审稿)》上报省发改委要求审查。省发改委接到报告后,又再次征求各市发改部门意见,同时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2006年4月,项目组在各地、各部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第二次送审稿。2006年5月23日,浙江省发改委在杭州主持召开了《浙江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省水利厅、环保局、国土资源厅、建设厅、林业厅、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局及各市发改委、水利局等单位的代表和专家,与会专家与代表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形成《浙江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审查会专家组评审意见》。根据审查会精神、专家组评审意见及与各市的进一步衔接,于2006年6月修改完成报批稿。2006年7月20日,省发改委以浙发改函[2006]181号
“关于《浙江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批复的函”对本规划给予了批复。
本次规划全省拟建各类小型水库768座,小(1)型水库257座,小(2)型水库511座。推荐在近期(2006年~2010年)兴建各类水库347座,其中小(1)型水库125座,小(2)型水库222座。近期建设各类的水库多数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旅游、环境等综合效益,工程涉及面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1 概况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处东经118°01′~123°10′和北纬27°02′~31°31′之间,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毗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东西与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km左右,。
地形地貌
浙江省地形地貌复杂,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山地山势连绵,群峰耸峙,海拔多在千米以上,龙泉市境内的凤阳山主峰黄茅尖海拔1929m,为我省群峰之
浙江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