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曹德旺们的信托窘境.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曹德旺们的信托窘境
——由曹德旺“最苛刻捐款”想开去
赖厚龙
据报载因提出“要在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善款的3%远低于行规的10%”这样的“苛刻”要求,企业家、慈善家曹德旺以“苛刻、抠门”的条件向西部五省捐款2亿元,开国内捐款问责先河,被网友称之为“史上最苛刻的捐款”。面对这样的一条在网络和现实世界疯传的新闻我是一点也不觉得好玩。我首先很诧异于国人对这样的善举的漠然。一个公民拿出两亿元的“真金白银”去发给穷人,没有声音赞叹他“兼济天下”的豪爽,却对他要求知道自己的钱到了哪里、到了多少、怎么花的、有什么效果等这样的基本知情权而冠之以“苛刻、抠门”等吸引人眼球的字眼。新闻中提到“管理费不超过善款的3%,远低于行规的10%”,这是典型的以讹传讹。所谓行规大概是指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的规定。真不知道网友们怎么就读出了行规10%?该条的前一款是这样规定的“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很显然这个规定是指全年的总的管理支出不超过(而不是不低于)当年总支出(这个总支出是指全年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的10%。曹德旺捐款两亿的3%就是600万元,这还少吗?有参与此次工作的基金会人员说他们没有买越野车、住的宾馆连空调也没有、要搭摩托车去农户的家里调查,好像这就是天大的苦难了?难道住几天没空调的宾馆,在农村小路上坐一坐当地乡干部、村干部的摩托车就是莫大的灾难吗?(要知道那些乡干部、村干部可是天天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在乡村工作,他们连油钱都不能报销的,是典型的私车公用。)这点不便和急需拿这笔“救命钱”的几个月都没有办法洗个澡、每天走几十公里去找个泥水沟背水的等待捐助的西南五省受旱的农民相比算什么呢?
其次我所不明白的是曹德旺与基金会的协议规定要在半年内发放完这笔善款,可是既然是“救命钱”又岂能等上半年呢?曹德旺进行这次捐款是为了救助2010年春夏西南五省的
因干旱而而受灾的农民的,农民们急需要钱来买水喝、买种苗、买化肥农药进行耕种。可俗话说远水不解近渴,又怎么能等上半年呢?另外协议还规定允许有1%的差错,那可就是200万啊,它足够建一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上千人的饮水问题了!这可真是笔莫名其妙的“开支”,在这里曹老板的“大方”却无人注意。其实如曹德旺一样对自己的捐款十分操心的还大有人在,比如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先生就是典型。他曾向媒体表示“慈善基金必须公开透明,我们很多企业家陆陆续续捐款,这个款到底用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老是心里面闷的慌”。他甚至对每一次捐助亲自进行前期的实地调查,现在更是发起并倡导组成中国企业家“光标爱心团”来进行慈善活动。不要说这些“大款”们对自己的捐款使用情况有强烈的了解欲望,就是我等捐个三百五百的“小钱——对许多从不捐款的人而言的确是小——也常觉得自己那点钱没有到达真正需要救助的人手中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这本是人之常情,又有何“抠门”之处呢?
而我真正感觉诧异的是,为什么这些大善人连行善也做的这么辛苦呢?捐了那么多钱竟然还有人质疑他们是否在“作秀”,无论怎样他们毕竟拿出了大把大把的钱

曹德旺们的信托窘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