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概念热度不减但国内VR硬件将面临行业洗牌
上周,深圳迎来第二届国际创客周,VR/AR概念热度不减,又掀浪潮。中者趁此对国内现有VR公司进行了一个梳理,结果并不乐观。
目前,国内已出现数百家专注于VR的创业公司,其中不乏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身影。然而,这些VR公司发展差异颇大,盈利模式也不够清晰,颇有赔钱赚吆喝之势。
此外,国内VR硬件公司最终可能只有几家能活下来。但这不是凛冬将至,而是去粗取精。
新三板VR公司过半数亏损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投资银行Digi-Capital发布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而国内VR市场在2015至2017年3年间能实现200%至300%的高速增长,。
据记者统计,目前在新三板市场,主营VR产业和涉足VR概念的公司有23家,从这23家公司上半年业绩情况来看,VR行业的发展似乎不如其概念炒作来得火热。
从上半年年报来看,有13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亏损,其中不乏身临其境和曼恒数字这些主营VR多年的公司。
深耕VR业务9年,也是最早从事VR相关产业的高科技公司曼恒数字,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39万元,%,%,但仍然亏损711万元。
被称为新三板虚拟现实第一股的身临其境,业绩也不如意,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0万元,%,净利润亏损647万元,%。
另外一家专注于数字视觉体验的数虎图像,上半年亏损严重,净利润亏损500万元,%。
在这23家公司中,上半年盈利最多的是盟云移软,,%,,比去年同期增长17619%。另外一家净利润超过1000万的是从医疗培训跨界到VR行业的天堰科技,,较去年同期增长176%。
值得注意的是,其余盈利的8家公司,净利润都在百万以下,合计2000万左右,却不抵盟云移软一家公司的利润。
经营模式尚不清晰,大批公司面临淘汰
国内的VR市场刚起步,在一波接着一波的概念炒作后,如何在元年之后得以生存,拿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才是企业需要深思熟虑的。
单从硬件设备和研发来看,国内很多的企业目前仍处于偏模式轻技术的状态,内容单一,缺乏创新,从市面上大批量的VR眼镜就能看出来。
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指出,国内VR市场的硬件领域在VR显示器、VR眼镜盒子、VR一体机方向均有涉及,但超过80%的产品均为VR眼镜盒子,技术含量低,造价成本低,进入门槛低,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VR显示器、VR一体机产品的厂商屈指可数。
各家公司使出浑身解数,开发与VR概念相契合的产品,但盈利模式仍不清晰。
比如,
VR-AR概念热度不减 但国内VR硬件将面临行业洗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