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病案室按科室随机抽取手术病例30份。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方案的要求,填写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30例次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者26例,%。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时机不当、选用药物不当、Ⅰ类切口预防用药过高。结论我院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比率较高,需找出解决方案,使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达到国家标准。
关键词: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外科手术
在外科科领域,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术后感染、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治愈率的有力措施。然而,若不能合理地使用,不仅造成经济上浪费,还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如医院内耐药菌株积聚、细菌或真菌的二重感染、药物毒性或过敏反应等,反而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1]。为此,院感科对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随机从病案室抽取2012年8月6日~2013年8月10日手术病例30份(外科手术病例11例、骨科手术病例11份、妇产科手术病例8份),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填写《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填写项目有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出(入)院时间,诊断,过敏史,科别,手术情况(包括手术名称、切口类别、手术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术前用药时机),用药情况,用药前后实验室检查情况等,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
2结果
30例次围手术期患者Ⅰ类切口12例次(40%);Ⅱ类切口18例次(60%)。
30例次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者26例,%。
Ⅰ、Ⅱ类切口26例手术术前30 min~2 h内给药10 例,%,Ⅰ类切口12例,预防用药8例,%,术后所有病例均应用了抗菌药物,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程,见表1。
30例次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西丁11例次,依次是头孢呋辛10例次,头孢孟多6例次,磺苄西林2例次, 五水头孢唑林2例次, 磷霉素2例次,替硝唑1例次,左氧氟沙星1例次,青霉素1例次。
30例次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时机不当、选用药物不当、Ⅰ类切口预防用药过高等。
4建议及改进措施
①手术中污染不可避免的胃肠道、呼吸道和女性生殖道的手术。②使用人工材料的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人工血管移植术。③清洁大手术,一旦感染后果严重,如开颅手术、心脏和大血管手术、乳腺癌根治术、巨脾切除术。④患者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⑤术前已发生污染的手术(如开放性创伤)。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Ⅰ类切口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但对于创面大、手术时间长、渗血多或一旦感染后果严重的可考虑使用,24 h内停药;Ⅱ类切口均可考虑使用,
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