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标准,就能尽孝?
近日,全国妇联等单位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涉及精神与心理的内容。
有人力挺该标准与时俱进,具有很强操作性,能够指导自己孝敬父母;也有人对此“拍砖”,称尽心奉养父母是为孝,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难道只有收录在册的行为,才能算得上尽孝吗?
有指导意义,为制度抛砖引玉
时评作者
普沙岭
它不是愚忠愚孝的训教思维,不是没有内容的空洞空话,而是触及了很多现代人容易忽略的内容,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对于正在步入老龄化时代的中国来说,对于年轻人压力很大的现实来说,这种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
与传统“二十四孝”相比,“新二十四孝”有传承更有创新,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突出对老人的心理关怀,既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进步,也表明了当下老年朋友的现实需求,具有鲜明的行为指向性,当应成为广大公众的“行动指南”。
人民网
“新二十四孝”为新时代做子女的提供了尽孝的标准。但尽孝、养老,表面上看是很私人化的事情,是单纯的民间叙事,实际上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与国家制度建设息息相关。没有养老体制的基本保障,没有户籍制度的深入变革,没有公共服务的健全,乃至于没有人性化的休假制度,做子女的想好好服侍老人,并不容易。由此而言,
“新二十四孝”也为相关部门及制度改进提出了要求。
实践性不强,不该标准化操作
时评作者
刘昌海
年轻人在房子、教育、医疗的高压下,有的是“低头赶路”的匆忙,有的是近乡情怯的慌张,有的是看淡未来的迷茫……“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统一标准,就能尽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