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3],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4]。”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5]?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6],且在邦域之中矣[7],是社稷之臣也[8]。何以伐为[9]?”冉有曰:“夫子欲之[10],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11]:‘陈力就列[12],不能者止。’危而不持[13],颠而不扶[14],则将焉用彼相矣[15]?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16],龟玉毁于椟中[17],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8]。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19]。丘也闻有国有家者[2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1]。盖均无贫[22],和无寡[23],安无倾[24]。夫如是[25],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26]。既来之,则安之[27]。今由与求也,相夫子[2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29]。而谋动干戈于邦内[30]。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1]。”
[ 注释]
[ 1 ]本文选自《论语·季氏》。本文记录了孔子针对“季氏将伐颛臾”一事,批评辅佐季氏的冉有、季路的失职、暧昧、短视行为和态度,表现孔子反对兼并,反对贪欲,主张平均、和睦、安定的治国方略和以道德力量感化附属小国,反对武力征讨的对外政策。
[ 2 ]季氏:季孙氏,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 3 ]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见(xiàn):谒见。
[ 4 ]事,指军事。
[ 5 ]无乃:这里有“恐怕要”的意思。是:代词,复指宾语“尔”。过:责备。大意是,恐怕要责备你吧?
[ 6 ]先王:指周之先王。东蒙主:主祭东蒙山神的人。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四十里,西南接费县界。主:主祭人。
[ 7 ]指在鲁国疆土里边。
[ 8 ]是:代词,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 9 ]何以伐为:凭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为什么。为:语尾助词。
[ 10 ]夫子:季康子。
[ 11 ]周任:古代的史官。
[ 12 ]陈力两句: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陈:陈列,施展。就:担任。列:位次,职位。
[ 13 ]危:不稳,这里指站不稳。持:把着。
[ 14 ]颠:跌倒。扶:搀着。
[ 15 ]相(xiàng):扶着瞎子走路的人。
[ 16 ]兕(sì):独角犀。柙(xiá):关猛兽的笼子。
[ 17 ]龟玉都是宝物。龟:龟版,用来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椟(dú):匣子。
[ 18 ]固:指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古读bì):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
[ 19 ]这句说,君子厌恶那种态度:想这样,却撇开不谈,而一定要为它作些别的说辞。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
[ 20 ]这里指诸侯、大夫。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卿大夫统治的政
季氏将伐颛臾[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