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谈语文课堂上的“活”.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谈语文课堂上的“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本无非只是那么薄薄的一本,由几十页的纸张粘帖而成。而新理念下的语文却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人语文课堂,进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好例子即是说理透彻;用足例子是运用要充分;用活例子是要有创造性。回顾这几年课改之路,在语文课堂的“活”字上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活化教材、补充教材。
语文这一学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第七册《槐乡五月》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夸家乡、描绘家乡的章节引入到语文课中。教学中产生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过生活观察,与家长、亲朋的访谈、询问,利用网络查询等方式搜集家乡风景、特产、人物和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指导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天然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渊源,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能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特点以课文作为源头,挖掘出新的活水,为课文注入新的空气,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活化思维,寓教于乐。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分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状态,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思维,无疑少不了引入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把学习当成乐事。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课前品尝“游戏点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预习课文,用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同时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生字卡片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词语的积累;课中畅游“游戏世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这样的游戏多运用于生字的认、写学习中。如猜字谜、拼装部件成字等游戏,让孩子乐于学习,游戏于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活化教法,主动参与。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最佳路径》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平时看到的景区内各景点之间路径是怎样设计的?再谈一谈如果自己设计景区内各景点之间路径时,将采取何种方案。然后让学生充分体验文中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路径独特之处。师生在交流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时,让学生领会到“创新”的价值。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师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理地体会大师的高明。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

谈语文课堂上的“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rrfsyq8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