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小儿心肌炎的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按照入院顺序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以来收治的58例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28/29)%(24/29),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结论小儿心肌炎患儿在临床中多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胸闷及胸痛,其临床治疗采用磷酸肌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心肌炎;临床特征;治疗方法
小儿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它主要是由单纯胞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呼吸道肠道病毒等。通过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现象[1]。若不及时对其进行诊断及治疗,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生长,甚至造成死亡。为此,本文特选取58例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1资料与方法
~2013年9月以来收治的58例小儿心肌炎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第七版实用儿科心肌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范围2~8岁,平均年龄(5
±3)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d;观察组男20例,女9例,~9岁,平均年龄(±)岁,~8 d,平均病程(±)d。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5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心前区不适、面色苍白、多汗、乏力、胸痛等。同时多数患儿的心脏体征出现心动过速,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现象。其中有2例患儿为支气管炎,1例患儿为心包炎。
,主要内容为: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注射大量维生素C营养心肌,饮食中加入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餐多食,但不能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避免病毒感染。
对照组29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 g/d磷酸肌酸钠;观察组29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6-二磷酸果糖100~25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儿治疗疗程均为两周。在两周时间里,每天检查患儿的身体状况是否良好,观察是否有其他不良症状,并询问患儿身体恢复情况。
、好转及无效3个等级,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无并发症,身体康复;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接近正常,部分出现并发症,身体基本康复;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消失,各项指标没有恢复正常,甚至加重。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法,当P<,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8/29)%(24/29),
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