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谁纵容了年轻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谁纵容了年轻人?!
在我们苦苦追寻的同时,也该偶尔停下脚步想一想,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想要却不必要的?究竟是否有必要失去不可再生的资源去满足你那些奢侈的“想要”呢?
如今的都市人,饿出来的病少了,“撑”出来的病却越来越多,糖尿病、高血脂,以及痛风等等实在不胜枚举。大家不仅生活好到会生病,还为这些病找了个好听的说法儿——叫做“富贵病”。原以为可能患上富贵病的只有我们的身体,没想到同样容易生病的还有人们的思想和情绪,就是眼下比较时髦的“心理疾病”。
与身体的病一样,人们的内心同样不会因为生活条件大幅提高或是物质的过分丰腴而不起一丝波澜。相反,越是发达国家心理疾病越是高发。当人们吃穿不愁甚至还有一些积蓄以后,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正因为这样,类似吃饱了撑的那些人做的那些事便不再难以理解。的确需要先吃饱了,有钱又有闲的前提下才能做出那些荒唐事来。
即时满足是儿童心理特征
我们生活中是否做过或者正在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呢?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有人为了买一个名牌包包吃俩月泡面的?还有高中生卖了一侧肾就为一台ipad的;也有十里赶个嘴,心血来潮突然想吃什么东西,不管有多远立马就得开车去的;还有自己没地儿住,却给自己的收藏品单独租个大房子的。
也许你到现在也并不清楚省吃俭用买个名牌包包或者IPAD究竟是为了啥?喜欢吗?那是必然,可是为什么喜欢?有非买不可的必要吗?买它回来能带给你什么?是因为别人有所以你也想要吗?想一想自己真的需要吗?
最可怜的其实是自己吃了那么多苦头,却不知道究竟为何如此。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以上列举的事件有两个共同点,就是主人公不管有条件还是没条件创造条件的,都在即时满足自己的所想所需。
第一,心理学认为“即时满足”是儿童典型的心理特征,儿童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哭闹,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延迟满足。以上列举的主人公都在产生一个念头以后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助自己实现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第二,误把“想要”当“需要”。简单地说,需要就是一块面包,而想要恰似一盒果酱。最好的状况是能在饥饿时吃上一块涂满果酱的烤面包,但是只能二选一的话,最正常的做法自然是首先满足“需要”,等到条件允许时,再把想要的要到手。可是,现在偏偏有人觉得常态太没个性,于是,宁愿强忍着饥饿也要选择花哨的果酱,结果果酱有了自己却饿昏过去,实在得不偿失。
谁纵容了年轻人
类似刷爆信用卡等着家长来还钱的,也有想买ipad去卖肾筹钱的,还有等着妈妈卖掉房子替自己还赌债的……太多的年轻人不计后果,通过各种手段第一时间满足自己的愿望。
为何他们会觉得这样做是理所应当?那是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缺乏能够即时给予和替他们担当的人,而这样做的就是他们的家长。家长认为应该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多为孩子做些努力,让他们以后少走些弯路,没想到正是少了一些必要的“弯路”,孩子才会跌倒在不起眼的小弯路上面。
家长的确有责任,但是成年人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你觉得埋怨父母对你有很大帮助,那你尽管可以这样做,但是事实是不仅无益还会使你陷入更加无力的境地。所以,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抱怨家长或者其他爱我们的人。
学会与欲望相处
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学会如何与欲望相处,学会了节制欲望,可以远离大部分的烦恼。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多数

谁纵容了年轻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