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
世界上没有造物主,大自然就是造物主。人是大自然的儿子,离不开大自然,犹如孩子离不开娘。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不知道亲近自然的人,不可能有健康的生活。但是,现代人离开自然越来越远了,已经失去了对它的亲情,而习惯于钢筋水泥的巢穴,雅一点的在这样的巢穴里挂一幅山水画作为点缀。这是人的异化,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我喜欢听蛙鸣,它不但唤起心中的乡愁,也提醒自己生活在地球上而不是火星上。然而,自古以来只有有闲阶级才留意于风花雪月、花鸟虫鱼。那些成天为生计奔忙的人是不会爱上它们的,那些炒股炒得眼睛都红了的人也决不会有闲情逸致欣赏蛙鸣。
有闲阶级中也不是都懂得自然。古代的文人骚客也喜欢蛙鸣,不过其中有的可能是在作秀。比如有一首有名的诗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诗暴露了作者对青蛙的无知。水稻开花的时候,稻田里的水必须放干,这时候青蛙有的迁居池塘水沟,不过不行,就钻进泥里休眠,一直要到次年初夏水稻插秧的季节才出来,而且,只有这时候才大叫特叫,为的是求偶。所以,稻花飘香时青蛙是不会叫成一片的。
真懂得享受自然的,只有那些生活无忧又品味高雅的人。据我所知,澳大利亚人不像美国人,沉湎于残酷的竞争而不能自拔。他们懂得享受生活,懂得享受自然,常常将这两句话挂在嘴边。许多人喜欢观鸟,拿个望远镜在辽阔的森林公园里转悠,有的还驾了快艇出海,到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去观鸟。他们觉得,比起美国人来,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活得更开心,更有意义。
然而,情趣背后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一个社会,人们是否懂得珍惜自然,并且享受自然,反映这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发展程度,以及成员的文明程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自然,拥抱自然,或野营,或观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保护野生动物,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情趣开始高雅化。这样的人,心理必定是健康的,性情必定是平和的。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必定是和谐的。
亲近自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