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教案
学习目标
1、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了解学校,激发学生爱乡之情、爱校之情。
2、培养学生留心生活,逐步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看看认识他吗?
2、播放课件山山图及配音:
课件(1)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山山,还记得我的家乡在那里吗?(生答)对,我的家乡在山里,我很喜欢家乡的山。你看,这里的山那么绿,水那么清,一船上装满了鱼和虾。瞧!我正赤着脚在海滩上捡贝壳呢?大家觉得我的家乡怎么样?(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听了大家的话,涛涛会怎么说?播放课件(2):谢谢你们的夸奖!能告诉我你们的家乡在哪里吗?那你喜欢家乡的什么?(生自由发言,师随机贴出画有背景图的课题:我的家乡)
3、导入:今天,我们就让涛涛了解一下咱们的家乡,好吗?
二、资料展示,直观感受家乡美
1、过渡:刚才大家说的许多地方老师也去过,现在,咱们带上涛涛一起去看看。
2、播放课件(3):展示家乡和学校美景,有新世纪广场和通信大厦,有儿童乐园、人民公园,有古色古香的太白楼和声远楼,还有学校宽敞的大门、整洁的校园和美丽的生态墙。当学生有说的欲望时,暂停画面,让学生说一说。对学生不熟悉的景点,老师再做简要说明。
三、激发兴趣,语言表达家乡美
1、过渡:带着涛涛去了那么多地方,他又有什么新想法?
2、播放课件(4): 涛涛图及配音
你们的家乡真好!如果我去济宁找你们玩,你想带我去哪里?
师:哎呀,涛涛要来了,你们最想带他到哪里去呢?(生思考)这样吧,我们四人小组成立一个导游团,哪个导游团说得好,涛涛就跟谁去,而且,还能得到“最佳导游团”的奖牌呢!(先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生自由讨论,师尽可能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导游团先来?(把发言的小组请上台,台上台下互动交流。教师根据情况随机出示课件,对于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的评价、鼓励。
4、课间休息: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多么幸福,多么快乐!让我们跳起来,唱起来吧!(播放音乐《我们多么幸福》,做课间操。)
5、继续交流
6、再创情景,情感升华:大家刚才说的每一个景点都值得一游,涛涛拿不定主意了,咱们再帮他选选吧?(再次激起学生说的欲望,使学生通过交流、争论加深对家乡的了解,爱乡之情油然而生。)
7、师根据学生所说,颁发奖牌。
四、总结,抒发情感:
师:济宁有这么多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而我们又天天生活在这里,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我们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讲卫生,爱劳动,让济宁变的越来越美。
(本课在市中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场会上作观摩课)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可取之处:首先,结合教材特点,充分开发和利
我 的 家 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